17/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利用幹細胞「種」出豬肉

荷蘭科學家正研究以豬隻幹細胞培育豬肉,並已成功培育出一條條約一厘米長的人造豬肉。科學家指相信這技術可延伸至培育牛肉、雞肉及羊肉,讓人類以更環保的方式取得肉食,並有助紓緩飢餓問題。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生物學家波斯特等人於○六年開始在實驗室培育豬肉,自豬隻肌肉細胞抽取幹細胞,放入營養液,協助細胞複製至需要的數量。目前他們成功培育出一條條約一厘米長的豬肉,若要培育出一小塊豬扒,估計需時約三十天。這些人造豬肉可用作製造肉腸或漢堡扒等加工肉類。

觸感似帶子 味道有分別

研究人員目前還未試食過人造豬肉,但由於蛋白質含量有別,相信人造豬肉味道與真正豬肉並不相似。真正肉類有九成九是蛋白質,人造豬肉只得約八成,其餘主要成分是水及核酸,使其觸感及硬度像帶子。

波斯特表示,如果取自一隻豬的幹細胞能夠複製一百萬倍,所需要的豬隻便可減少一百萬隻。

助減排九成半溫室氣體

牛津大學研究員圖奧米斯托則指在實驗室培育肉類理論上可以減少多達九成半的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及水的使用亦可減約九成半。她亦指一隻動物便可生產數千公斤肉食,有望增加全球肉類產量,幫助對抗飢餓問題。有指人造豬肉可望在數年內發售,生產成本甚或低於飼養牲畜得來的肉食。

但有專家警告實驗室製造的肉類或對人類健康有潛在危險。英國一個有機組織的政策經理霍克里奇指出,有機耕種依賴農作物及牲畜循環不息的配合,剔除牲口或會破壞生態系統。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的生化專家埃利斯亦說,肉類味道如何要視乎飼料、複雜的肌肉及脂肪結構,質疑是否可以複製出來。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