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報壞帳點到即止 審計署糊弄百姓

國家審計署最近發布去年違規資金和汶川災區重建項目存在問題的審計結果,披露問題帳目時點到即止,除一組組抽象數據外,沒有提一個機構,沒有寫一個人名。審計署掩飾壞帳內幕,剝奪民眾知情權和輿論監督權,遑論官員問責,備受輿情批評。

近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證實,去年前十一個月,全國審計近十萬個單位,查出違規金額二千三百餘億元,移送案件八百多件,涉及一千餘人;全國審計逾兩萬官員,查出各類違規金額近一百零七億元,二百三十一人移送處理。審計署還公布○八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稱有十三戶中央企業因決策失誤等原因,逾二十八億元損失無法追回。審計署網站公布,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的分配管理存在十五個主要問題,十三人被拘捕起訴。

這是一組怵目驚心卻又讓人眼花繚亂的數據,其背後一定有許多人物和故事支撐,包括究竟是哪些機構嚴重違規,哪些官員因為瀆職違紀違法被移送處理,哪些部門內外勾結「串案」,造成國有資產無法追回,誰應該承擔行政責任等詳情,納稅人或普通公民都應該有權知道。

然而審計署自始至終沒有提及審計細節,一提及數據便戛然而止,故意讓民眾不明就裏,一頭霧水。這種審計報告,公布與不公布有何分別?

猶抱琵琶 不揭傷疤

以央企逾二十八億元損失無法追回為例,既然審計署已定性為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和違規操作的責任,為何不公開國企名單,誰的錯就是誰的錯,何必猶抱琵琶,遮遮掩掩?完整地公布審計結果,既是對企業的警示,又能造成威懾作用。

按審計署的說法,二十八億元已無法追回,此案等於畫上句號。為甚麼追不回?審計署避而不談,這樣的審計毫無意義。即使真的無法追回損失資金,也不等於無法追究相關人員之責任。更重要的是,為甚麼會出現這一現象?相關責任人該如何處理?以後還會不會出現同樣的事?

至於四川地震災後重建,國內外各界極為關注,尤其擔心賑災款被貪官挪用,重演偷工減料、豆腐渣工程的悲劇,但審計署以「存在十五個主要問題」一筆輕輕帶過。甚麼性質的問題?為何不放在陽光下曬曬?難道心中有鬼?這就難怪有網民懷疑:「十五個問題只涉及十三個有關人員,平均每個問題不到一人,這可能嗎?」其實這一質疑不無根據,早在○八年審計署就曾公布過救災款物被擠佔挪用的情況。

其實,讓民眾知情是社會開放管理、懲治腐敗的有效手段。幾年前,自詡「共和國的看門狗」的李金華擔任審計長時,每年審計報告都要對一些部門和人物指名道姓,痛揭傷疤。可惜的是,李金華掛職而去,審計風暴隨之消失。審計報告不痛不癢,有人暗中竊喜,但老百姓只能失望、憤怒,他們期盼再有李金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