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氣候峰會中美罵戰升級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減排談判觸動各國利益,致令中美兩國「因財失和」,美方首席代表斯特恩質問中國有龐大外匯儲備,為何要美國提供資金減排,惹來中方代表何亞非發炮還擊,怒斥他「不是缺乏常識,就是極不負責」。中美兩巨頭炮戰令峰會瀰漫火藥味,成果難料。

中、美兩國在與會前均就減排擺出積極合作姿態,豈料一到談判階段企硬。雙方在過去一星期唇槍舌劍,其中斯特恩更高調點中國的名字,指「排放劇增的國家是中國」,強調沒有中國的確實承諾,大會不能達成任何協議。斯特恩更聲稱,美國毋須為百多年來排放溫室氣體作補償,並指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和美元儲備大國,不會獲得美國資金援助。

副外交部長促按聲明辦事

針對斯特恩這番言論,中國首席談判代表于慶泰第一時間呼籲美方應「深刻反省」。作為談判代表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於當地時間上周五「接棒」,將炮轟升級。他在記者會上公開攻擊斯特恩:「本人不想說這位先生無知。我想,他說出有關不會向中國提供資金援助的這番話,不是缺乏常識,就是極不負責。」何亞非又稱中國不是「要錢」,他說:「過去十年,我們沒有外國資金已經在做減排。我們對現在到二○二○年所做的承諾,是以沒有外援的情況做基礎。」何亞非更要求斯特恩按本子辦事,好好讀一讀奧巴馬總統訪華時,就氣候變化達成的中美聯合聲明。

國際談判 往往「一字千億」

中國代表團在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表現強硬,多次高調「發炮」,有分析認為,這並非情緒化的爆發,而是經過計算的談判部署。國際談判涉及龐大利益分配,往往「一字千億」。事實上,氣候變化問題形成巨大產業鏈,去年全球碳交易市值已超過一千億美元(逾七千八百億港元),相關產業更以數兆美元計,故相關規則的制訂問題顯得非常重要,「炮戰」亦是出於利益角逐和戰略考量。

分析又指,中國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故中國要面對各方諸多批評和壓力,中方要在談判初期便以攻為守,強調西方國家才是全球變暖的「問題製造者」,有助於形成輿論壓力,然後再以「京都議定書」的國際契約,作為批評西方不守信用的理據,藉此爭取談判空間。斯特恩對自己的言論表遺憾,但重申美方立場不變。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