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舉辦國際賽事成為內地地方政府新興的形象工程。在北京奧運會後,內地不論大中小城市均爭相舉辦國際性比賽,冀打造城市形象。不過,部分城市盲目舉行與其發展程度不符的賽事,加上民眾熱情不足,致令觀眾寥寥無幾,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舉辦的大型國際賽,亦無人觀賽。有學者直斥,地方政府為打造形象工程,耗巨資辦大賽,做法不可取。
缺觀眾 乏贊助
二○○八北京奧運會後,令很多城市意識到體育賽事的經濟和文化價值,不論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還是廣西柳州、海南三亞等中小城市,亦爭相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希望通過承辦賽事打造城市形象。不過,大部分城市均未能如願。
如上月在柳州舉行的F1快艇世界錦標賽,不少觀眾均手持贈票入場;早前在廣州舉行的亞洲田徑錦標賽上,很多場次的觀眾均寥寥可數,甚至空無一人;中部一城市今年上半年承辦的一項國際比賽,更出現經營困難,幾乎找不到企業提供贊助。
雖然賽事的成果並不理想,但地方政府卻仍爭相舉辦。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研究中心教授劉清早表示,內地很多城市在舉辦體育賽事時均明顯盲目,「很多城市在舉辦體育賽事時有一個誤區,就是把舉辦賽事當成了政府工程。」他直斥說:「為了舉辦一項賽事,不惜耗全市之力乃至全省之力,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