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英俄雖難破冰 仍有合作空間

英國外相文禮彬昨日展開對俄羅斯的兩日訪問,是自從○四年前外相施仲宏訪問俄羅斯以來,英國訪俄的最高級官員。○七年底前俄國特工利特維年科在倫敦遇害事件後,英俄兩國關係一直陷入低潮,有人甚至形容兩國已瀕臨「新冷戰」邊緣。外界普遍認為,文禮彬訪俄之旅的目的在於為兩國關係「破冰」,不少人將此行與美國國務卿希拉妮今年較早前的訪俄時,提到要「重啟」兩國關係相提並論。

不過,《泰晤士報》等主要英國媒體均對文禮彬此行不表樂觀。果然,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昨日與文禮彬會晤後重申,俄羅斯不會將引渡被英國指為利特維年科案嫌犯的前特工盧戈沃伊,「相信英方會也理解,要求我們修改憲法(引渡盧氏)是絕對不現實的。」

各有所求 鬥而不破

從這個角度看,文禮彬此行難以達到預期的「破冰」效果。在莫斯科的立場看來,近年來倫敦已儼然成為「反普京大本營」,包括別列佐夫斯基等人一直在英國流亡,而俄國一直要求引渡別氏不果,顯然,兩國在有關問題上的分歧,並未因文禮彬的「破冰」之旅而得到化解。然而,也不能說文禮彬訪俄毫無成果。英俄兩國外長就反對核武器擴散、阿富汗問題以及中東問題等分別簽署聯合聲明。

事實上,從務實的角度看,英俄兩國可說是各有所求,彼此間亦有合作空間。除了上述阿富汗反恐戰爭外,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亦是英美等西方國家爭取合作的對象。有評論形容英俄關係為「鬥而不破」,這從○六年利特維年科案後的發展可見端倪。

的確,兩國在事後一度互逐大使,其後俄羅斯亦以稅務問題為藉口關閉英國文化協會在莫斯科的辦事處。然而英俄的「針鋒相對」亦僅限於此而已,實際上兩國關係出現「政冷經熱」的現象,兩國貿易總額在○八年達到二百二十億美元,是○二年的三倍。有分析指出,隨着國際油價持續低迷,俄國亟需吸引外資,供求關係還將向英方靠攏。由此看來,要求英俄之間建立像英美那樣的夥伴關係固然不切實際,但兩國在務實主義下求同存異,增加在不同國際事務上的合作,仍然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