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早前英國政壇爆出私帳公報醜聞,從首相、內閣大臣以至國會議員均牽涉其中,令選民對政客的信任大受打擊。有見及此,英國獨立監管機構「公職事宜標準委員會」主席凱利計劃推出新措施,包括禁止議員以公帑聘請家屬擔任助理等職位,但由於不少議員多年來聘請妻子擔任助手,單純為消除公眾疑心而禁絕此一「內舉不避親」的做法,難免惹來歧視指控,有議員妻子更計劃與其他議員的妻子「對調位置」,以避開此一限制。
凱利提出的建議雖然有助改善政客形象,但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首先,既然不少議員一直以來聘請家屬擔任助手,要一下子終止有關僱傭合約,單是「避免引起公眾懷疑」似乎並不足以成為理據,那些正擔任丈夫助手或秘書的議員太太可反駁,當年丈夫全因看中她的能力才開出聘書,不難理解為何有英國保守黨議員的妻子去信「勞動諮詢調解仲裁委員會」,投訴有關措施構成歧視。
仍可擔任同類工作
而凱利面對的另一道難題是,即使議員們被禁以公帑聘請親屬擔任助手,但這仍存在着灰色地帶,因為新措施並無明文規定議員們不可為家屬物色同類工作,這意味着議員們可「交換妻子」以避開禁令。更極端的情況是,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道,一名工黨女議員的丈夫眼見自己可能因新措施丟飯碗,計劃向妻子興訟,英國國會或首度碰上「克藍瑪對克藍瑪」的官非,而國會下議院有關部門或要被迫動用公帑,為那位遭丈夫控告的女議員進行辯護。
可以說,無論是議員「換妻」以圖避開新措施,抑或是丈夫威脅將議員妻子告上法庭拿納稅人的金錢「較飛」,在凱利發表下議院開支檢討報告前夕,這些可能因新措施而出現的荒唐現象所引起的爭議,不無迫使凱利將議員申津問題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用心,潛台詞似乎是「不要逼我們行出這一步」。
其中一個折衷方法,就是讓那些一直有僱用家屬的議員繼續有關合約,而新當選的議員則不可聘請家屬。另一個方法是給予現存議員聘用家屬合約一個過渡期,若干年後合約便會失效,但這可能需要動用公帑支付過渡補償金。凱利原希望藉申津改革恢復民眾對議員們的信任,但相關的討價還價行動持續下去,效果似乎是適得其反,像英國國家黨等極右小黨可會暗自叫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