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奧巴馬上任未幾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這比他以黑人身份當選美國總統來得更震撼和難以置信。若說後者是出於讚美和肯定,那麼前者就似乎是源自疑惑和迷惘。所謂榮名及親,再度沾光的肯尼亞固然舉國歡騰,亟欲證明奧巴馬助美國「洗底」的民主黨,也急不及待自賣自誇。前總統布殊曾表示,為出兵伊拉克與全球反恐之間建立連繫,是他任內最艱巨工作之一,要在和平獎頒贈的準則與奧巴馬的成就之間畫上「等號」,艱巨程度似乎是不相上下。
奧巴馬入主白宮後不到兩周,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提名便告截止,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手持大疊「外交期票」的奧巴馬,顯然是出於對其未來成就的期許。不過,若奧巴馬滿口承諾最終化作紙上空談,對和平獎公信力的打擊實在難以估計。就連聯合國亦得看美國面色做人,奧巴馬會否受制於和平獎這個緊箍咒,令人感到狐疑。
好比向布殊發出最後一擊
委員會將和平獎這襲道德黃袍加在奧巴馬身上,無非是希望他時刻銘記曾許下的承諾,但奧巴馬在推動和平方面的決心和手腕還有待考驗,如此早就給他戴上桂冠不無風險,正如有評論指出,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已是柏林圍牆被推倒後一年的事。
將和平獎頒給上任未到九個月的奧巴馬,諾貝爾委員會對奧巴馬的期望不言而喻。但諷刺的是,奧巴馬獲獎當日正與國安小組商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地戰事,《芝加哥太陽時報》一篇專欄文章指出,奧巴馬在處理芝加哥暴力罪行方面也力不從心,卻有人期望他為全球帶來和平,令人莫名其妙。阿富汗喀布爾一名白領對此困惑不已,他說:「頒給奧巴馬的和平獎應該不是指這裏的和平,對嗎?」
有伊拉克民眾認為,奧巴馬獲獎是對他宣布從伊拉克撤軍的一種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撤軍時間表於布殊離任前已告訂立,伊拉克人不吝向奧巴馬鼓掌,或許純粹出於對駐伊美軍行將撤走的解脫和釋懷。
部分觀察家相信,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奧巴馬,好比歐洲方面向布殊發出的最後一擊,以消心頭之恨,有俄國議員老實不客氣表示,奧巴馬獲獎證明布殊奉行的政策是何等不得人心。布殊任內與俄國關係惡劣,當然不能排除俄方人士借奧巴馬獲獎一事嘲弄布殊,可以肯定的是,奧巴馬獲獎一事竟被拉扯至給布殊喝倒采,諾貝爾委員會今次決定所產生疑問和雜音,顯然將評審們想要帶出的訊息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