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強國初現曙光 富民任重道遠

「十‧一」北京大閱兵以最大場面、最艷色彩和最響聲音給世界一個驚奇,讓炎黃子孫震撼不已,這場甲子慶典展現出中國軍威和國力,以及中華民族邁向復興、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和遠景。可以說,中華強國已初露曙光,但是,十三億同胞共同富裕的道路崎嶇漫長,為政者只有頭腦清醒,謙遜謹慎,體察民情,埋頭苦幹,才能實現既定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目標。

同十年前相比,今次大閱兵兵種齊全,武器裝備科技含量高,不僅全部自行研製,而且完整體現了中國軍隊戰略反擊能力、遠程打擊能力和訊息化作戰能力的突飛猛進,表明中國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發達國家擁有,解放軍都要有」的跨越式發展。

從最初反應來看,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閱兵基本給予中性或正面評價,海外輿論少有指摘,也並不如有人事先預料,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將藉大閱兵再度泛起。

事實表明,叢林社會從來就是以實力論英雄,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支持下,中國軍備武器大幅改良,迅速縮短與歐美列強的差距,西方發達國家對此始料不及,卻又無可奈何,不得不轉變取態,接受中國成為軍事強國的現實。

藏富於民強國之路

就為政者而言,大閱兵的現實意義恐怕不僅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國家的威嚴、威武和威猛,更要藉此威懾國內外的異己力量,尤其是對近期愈走愈近的台獨、藏獨和疆獨三獨勢力發出警示和警告,不要以卵擊石,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但是,方陣走得好,不等於仗打得好。一場幾十分鐘大閱兵的政治效應畢竟短暫而有限,維繫國家主權,科學發展,外交內政,還是要以改善民生為首務,依賴軟硬實力的配套。就以國際形象來說,大閱兵固然威武壯觀,但為中國增添的亮色不會很多,國人眼中美英德日都屬世界強國,但他們並沒有向外界展示過宏大的閱兵式,反而前蘇聯、北韓熱衷於閱兵,難道國人會因此改變對世界強國的認識觀?

中國正在打通走向世界強國的隧道,腳下最大的障礙是「國強民窮」,這也是國人缺乏自信的根子所在。鄧小平當初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三十年經濟大發展令財富高速增長、高度集中,結果絕大部分民眾、尤其是農民並未能享受到國家強大的實惠,他們買不起房,看不起醫生,繳不起學費,更有逾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連溫飽都難保。

權威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百分之零點四的人口掌握了全國七成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貧富懸殊滋生腐敗,積累民間不滿,激化各類社會矛盾,危及社會穩定及政權基礎。

民富才能國強,民智方可國智,惟有還利於民、讓利於民、藏富於民,中國才能實現真正崛起,才能一圓強國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