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四川大地震後,中央要求十八個經濟發達省市,撥百分之一的財政款物,進行「對口援建」,一省幫一重災縣。惟年餘過去,清華大學一項調查卻顯示,多達七百多億元人民幣的內地民間地震捐款,八成流入各地政府的財政專戶,變成「額外稅收」用於「對口援建」,有省份的援建支出幾乎全靠善款,民眾善心變相被政府「挪用」,代政府背責任。
年多之來,內地民眾一直關心四川地震善款的流向。《中國青年報》昨報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內地民間捐助四川地震的善款,近七成來自數千萬中共黨員的「特殊黨費」、各級政府和民政部接受的捐贈款物,另外三成來自各地紅十字會、慈善會和公募基金會的受捐款。這些折合七百六十億的善款,多數直接或輾轉流入政府帳戶。
調查團隊負責人鄧國勝副教授表示,有的省市甚至強行要求公益組織募集的定向資金,轉入政府財政帳戶。部分省市用於援建的資金,竟然一半以上來自社會捐款。
民間救援組織缺錢用
報告沒有點名被調查的省市,但報告指出八成善款由政府「統籌運用」,導致不少政府機構感覺善款水浸,不知道錢該怎麼花。
政府壟斷善款,湧入四川的民間救災組織卻面臨無火之炊。地震發生後,最高峰時多達三百多家NGO在四川提供服務,但到今年四月份已銳減至不足五十家,志願者也從三百萬人減至不足五萬人。鄧國勝呼籲當局放開NGO管制,實行「社會開放」。
去年六月十一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要求遵循「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各支援省市每年對口支援支出,按不低於本省市上年地方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考慮,對口支援三年。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