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新生嬰兒約二千萬,當中新增先天殘疾兒童卻高達八十萬到一百多萬人,佔新生兒總數的百分之四至六,高於世界衞生組織百分之三至五的新生兒缺陷率全球平均數字,而山西省的新生兒缺陷率比全國平均數字高出一倍以上,其中神經管畸形發生率更是全國平均數字的四倍。為控制新生兒先天性生理缺陷,國家在山西投入的專項資金每年高達上千萬元。
山西呂梁、晉中等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也是新生兒缺陷率高發的重災區。初生嬰兒因患唇腭裂,無法吸食母乳,只能吃最便宜的奶粉;幾歲大的孩子因先天性心臟病,一動就喘氣,更因病導致營養不良;還有腦積水、胼指(趾)、神經管畸形甚至先天癡呆等「怪病」,在當地嬰幼兒中相當普遍。
衞生主管部門直言,除遺傳、育齡婦女在懷孕期間因病大量服用藥物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之外,環境污染是不容忽視的「元兇」。當地礦區附近的農村,運煤車來來往往,河溝乾涸,煙塵滾滾,空氣中充斥着煤渣難聞的氣味,村民們描述說「到處黑黑的一片,就沒有見過白的地方」。
以權縱污 以權謀私
作為最大的產煤省,山西除了接連不斷的礦難和慘絕人寰的「黑窰工」事件外,煤炭開採造成的嚴重污染同樣臭名昭著。去年十月,省委書記張寶順曾信誓旦旦要「堅決糾正盲目的、粗放的、急功近利的、製造虛假政績的發展,努力興辦人民希望辦的實事好事,決不要污染的、帶血的GDP」。然而,喊喊口號容易,真正落實卻困難重重。新生兒缺陷率一直「領先全國」的殘酷現實證明,要避免子孫後代成為污染和帶血的GDP的犧牲品,必須要有新的思路,以及打一場持久戰的魄力與毅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山西多年來礦難頻發,污染不止,除了與地方政府為保政績,罔顧大局和民眾生命安全,對違法濫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部分官員以權縱污,以權謀私,更令當局的整治效果大打折扣,不法煤老闆更肆無忌憚。
在一些產煤區,地方官員以及村官在採礦業參與其中,或收受好處,或入股分紅變相經營,或充當違規開採者的保護傘和幕後人,為不法分子通風報信,提供庇護,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然而,當局「整治」的口號喊了多年,卻從未拿出過一張讓百姓滿意的成績單。
除改善產業結構,突破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出經濟發展過分依賴礦產資源的困局外,當局對官員腐敗、官商勾結必須予以嚴懲,絕不能手軟。惟其如是,才能杜絕地方官員為了追求政績與追求暴利的企業勾結,用孩子們的健康換取極少數人的特殊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