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怨甚大的小金庫問題為例,改革開放伊始,國家財政部就下達文件,規定黨政機關不得設立小金庫,其後中央各有關部門幾乎每隔幾年就下達一個文件,要清查小金庫,但時至今日,小金庫仍大行其道。上至中央,下至鄉鎮,各級黨政機關多數都設有小金庫,人口六百多萬的海南省,早前曝光的小金庫總金額就達二千多萬元。
中共中央組織部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日前列舉各地巧立名目設立小金庫的手法,包括違規收費、罰款及攤派;出租公共資產;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諮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截留經營收入;虛列支出轉出資金;以假發票騙取資金;上下級單位相互轉移資金等。
當局軟弱 貪官無忌
這些做法都嚴重違反財務制度,有些實際上已觸犯法律。然而,各級官員卻明知故犯,甚至不惜鋌而走險。某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幾名負責人,在主管副廳長支持下,竟截留數百萬元教育經費,拿去投資公司開戶口投資,用收入開設小金庫,然後以獎金名義私分。官員們死抱小金庫,這是因為小金庫已成為利益集團拉幫結派的資金來源,請客送禮討好上司,公款旅遊及出境賭博,桑拿按摩的開支,甚至為高官建別墅、養情婦的費用,不少都來自小金庫。
多年來,中央不知發過多少個文件,發動過多少次「專項整頓」,但是小金庫只是由明轉暗,轉入「地下」。近期各地當局紛紛懸紅,鼓勵舉報小金庫,獎金高達十萬元,但迄今收效甚微。
其實,出現這種狀況,當局要負很大責任。小金庫是一種以「集體福利」作包裝的貪污行為,是官場腐敗的具體表現。但長期以來,小金庫只被視為違規開支,是錯誤,而不是罪行,只由審計部門通報,對涉案官員只是批評教育,鮮有行政處分,遑論追究刑責。當局的「仁慈」,令貪官們更肆無忌憚,小金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最近,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各級黨委要自覺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確保政令暢通。中共高層反覆強調「確保政令暢通」,從反面證明「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說法,並非子虛烏有,小金庫屢禁不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要改變這種狀況,重樹中央權威,就要鐵腕反腐敗,掃除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而徹底清理小金庫,就是很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