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席話有很多玄機,設置了很多前提,幾乎每個詞都能咀嚼出味道。首要的前提便是馬英九能「連任」,這是一切之基礎;至於「不排除觸及」則有諸多解釋,所謂「不排除」,也就是介於可能與不可能之間,彈性很大。馬英九自己也表示,「不一定必然要去做」,很可能北京幫助馬英九連任之後,馬英九過河拆橋。馬英九在這裏相當於給北京設下一個陷阱。「觸及」一詞馬英九用得也相當巧妙,程度深淺完全由馬英九主控。雙方只是見見面、握握手,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算「觸及」;雙方達成協議,舉杯相慶,也算「觸及」,馬英九給自己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
至於「政治議題」,更是微妙,到底是軍事互信,還是談國號國徽、兩岸統一?馬英九偏偏不點破,目的就是讓北京去猜。萬事皆有可能,萬事皆不可能,馬英九這席話,既釋出巨大的誘餌,也留足了迴旋的空間。想不到馬英九英俊的形象背後,居然有如此多的政治謀略。
弦外之音 耐人尋味
一席玄機四伏的談話,卻被北京當作利好消息,認為是兩岸關係發展史的「佳音」。北京的外圍統戰組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世界的各分部聞風而動,大事讚美馬英九這席談話,認為兩岸「冰釋前嫌,邁向統一」。很顯然,北京沒有聽懂馬英九的弦外之音。
隨着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的加快,北京對台灣政局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一方面,愈來愈多的台商到大陸尋找商機,這些台商財雄勢大,對兩岸關係發展極為關注,北京可能通過這些台商影響和介入島內政治;另一方面,大陸資金可以進出台灣,使北京平添了一隻無形之手。可以說,台灣今後的政局走向,已離不開北京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
馬英九作為兩岸關係的推動者,也是受益者,自然也看得到這個變化。他今次開出這個遠期支票,目的就是要北京今後兌現,幫助他實現連任。馬英九上任一年,時運不濟,政績不彰,除了在兩岸關係上有突破之外,真正拿得出手的成績並不多。這種狀況如果繼續下去,不僅民進黨會蜂擁而上,就連黨內的對手也會出來挑戰其地位。
不久前發生的江丙坤辭職海基會董事長風波,以及國民黨主席之爭的傳聞,都說明國民黨內部暗潮湧動,馬英九並非一人獨尊。內憂外患之下,馬英九向北京喊話,也就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