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大規模推出貿易保護措施的,恰恰是昔日高唱自由貿易、要求他國開放市場的歐盟和美國。而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又都大部分針對中國,令至今還沉浸在峰會成功喜悅中的北京當局遭到當頭一棒,尷尬萬分。
過去一周內,中國接連面對美國、歐盟的反傾銷措施。四月八日,美國鋼管企業和有關協會,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油井管製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合併調查。
無獨有偶,就在美國舉起屠刀的同一天,歐盟也向中國發起進攻,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宣稱將對中國生產的無縫鋼管徵收臨時反傾銷稅。
毫無疑問,歐盟和美國同時舉起屠刀,已經令中國傷痕纍纍,使至今毫無轉暖迹象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如此下去,失去國際市場的中國經濟必將陷入更深的衰退泥潭。而一些天真的中國官員感到奇怪,峰會上不是剛剛說好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嗎,怎麼說變臉就變臉呢?
貿易保護一場陰謀
其實,這些中國官員不應感到奇怪,經濟危機之際本就是貿易保護興起之時。歐盟和美國信奉的遊戲規則從來都是只要對自己有利,哪管國際規則如何,至於其他國家的生死更不可能在其考慮範圍。如果更進一步深究,也許這些貿易保護措施本身就是乘機推出的一場經濟絞殺陰謀。
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針對中國的貿易戰。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中國已遭遇了四十多起貿易保護措施,涉及中國二十多億美元的出口。很明顯,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指中國的金融和經濟,最終目標是將中國經濟絞殺於無形之中。
中國為何頻頻成為貿易戰的打擊對象呢?其中固然與中國貿易出口量大有關,但這並不是事情的根源,問題並非始自今日,而在於中國過於迷信全球化迷夢,沒有戰爭準備,缺乏鬥爭勇氣,以至於戰爭來臨之時根本拿不出有效策略,不敢予以還擊,只能成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須知,全球化不等於大同世界,即使在全球化時代,一國決策仍然從本國利益出發,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去年峰會時,各國也承諾一年內不出台貿易保護措施,但此後卻有十七個國家出台此類措施。
而中國卻好像是一個例外,面對接踵而至的貿易戰,有關部門除了說一些無關痛癢的官話,並沒拿出任何對策。如果任這種軟弱發展下去,中國遭受的損失可能就會遠遠超出經濟領域。當別人認為你軟弱可欺的時候,甚麼事情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