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歐洲成員冷待奧巴馬增兵阿富汗的主張,除了反映她們對美國反恐方略的不信任,亦顯示部分成員傾向認為,北約忽略了一些更為貼身的威脅,包括對東歐「近鄰」虎視眈眈的俄羅斯。
事實上,冷戰結束後的北約一直尋求轉型,涉足一些超出其傳統角色的任務,如參與阿富汗戰爭和巡邏地中海船運航道等,而那些新加入的東歐國家和波羅的海國家亦跟隨大隊走。去年爆發的格魯吉亞戰事,令北約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局,蓋因俄羅斯的用兵對象,正是極力爭取加入北約的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戰事加劇內部分歧
姑勿論是哪一方先挑起事端,這場戰事正好反映,冷戰結束後的歐洲並不如想像般安全,特別是那些與俄國為鄰的北約成員。對她們來說,作為歐洲大陸安全基石的北約,能否堅守《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宗旨,即對任何北約成員的攻擊,等於對全體成員的攻擊,其他成員有義務提供援助,似乎比其他問題更迫切。
這亦是為何,波蘭和立陶宛等前東歐陣營國家,希望能透過今次峰會強化在「協防」方面的承擔,着北約重拾其抗衡蘇俄的傳統角色。但問題是,德國和意大利等舊歐洲成員希望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一方面為了顧全與俄國的經貿合作,另一方面則擔心俄國反覆「以氣傷人」,抓着歐洲能源供應這條軟肋不放。
姑勿論強調《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會否進一步惹怒俄國,觀乎北約於九一一恐襲後史無前例地援用第五條,可見隨着恐怖主義降臨,北約不得不與時並進,着手應付層出不窮的安全威脅,除了大規模恐怖襲擊,還有黑客入侵電腦網絡、油氣輸送管道被破壞、兩極融冰以至天然資源爭奪戰等。不過,由於北約軍事色彩強烈,未知當局「踩過界」會否令這些安全問題變得複雜化。
北約非但因俄國重新崛起而煞停東擴計劃,亦因為不少成員無法將國防開支維持在應有水平,而德法亦有意「另起爐灶」,讓歐盟在歐洲防務上獨當一面,北約發展因此陷入樽頸,活力不斷消散。美國仍然是北約軍力的主要來源,執政時間尚短的奧巴馬對北約的態度可能還未定型,成為北約發展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