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騰貴,掀起一輪加風,快餐食品以至巴士車資等均無一幸免,衣食住行「樣樣加」,令一班清貧長者生活更捉襟見肘。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自一九九八年起舉辦「粒粒顯關懷」贈米活動,十四年來風雨不改,每月透過志願機構與長者屋向清貧長者送贈白米逾五千包,望能為長者們紓緩經濟壓力,亦藉此送上點點關懷和祝福。
「我每日最開心係可以同老婆一齊食飯,好多謝《東方日報》善長嘅長年關心!」八十六歲的余俊修與八十三歲的黃麗容受惠於「粒粒顯關懷」贈米活動多年,不忘對支持活動的善長致以衷心謝意。余伯憶述一九五四年來港打工的艱難歲月,坦言不少經歷均不堪回首,直至十年前才成功申請妻子來港團聚,對生活已不再奢求,「可以同老婆有飽飯食已經好開心!」記者採訪當日,余伯與老妻更一起下廚,以最喜愛的白灼紹菜及麵醬蒸肉片佐膳,直言「吃得最幸福」。
至於年屆九旬的馮鉅榮則自言屬無飯不歡之輩,皆因馮伯年輕時在內地當搬運工作,每天均需運送大量重物,來港後亦曾當木工及清潔工。
馮伯付出畢生勞力,最終換上氣促和骨痛等疾病,幸好「粒粒顯關懷」贈米活動每月定時送上白米,才可在通脹日益加劇之際免卻無米之憂。
鐘聲慈善社方王換娣長者鄰舍中心為受惠機構之一,中心主任林志嫦表示,活動每月定時送上白米,不但令長者獲得溫飽,更可讓長者體現睦鄰關係,「有時啲公公婆婆唔方便親自落嚟中心攞米,其他長者會幫佢哋攞埋,又或者提佢哋嚟中心攞(米),無形中建立嘅關係對老人家好重要。」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舉辦「粒粒顯關懷」贈米活動已昂然踏入第十四個年頭,多年來全賴善長慷慨解囊,才令長者受惠至今。活動除可讓長者得以果腹外,更重要的還是當中蘊含的關懷和祝福,未來的日子亦須善長繼續支持,活動才得以延續下去。
捐款編號:16333
獨居公屋的芬姨月前回鄉探親,期間因水喉管爆裂令安樂窩變成澤國,家中雜物甚至睡床均被浸逾月致嚴重霉爛。芬姨囿於經濟無力重置睡床,只能席地而睡。經本報報道芬姨的境況後,迅即接獲不少善心人士協助,「真係好多謝《東方日報》同啲善長送張床畀我,依家唔使再捱冷瞓地!」芬姨更大讚睡床的儲物櫃「夠晒實用」,更叮囑記者須向善長致以衷心謝意。
吳淑芬(62歲)
獲贈物品:睡床
捐款編號:12058
記者 林綺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