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教育產業不宜搵快錢
港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從大方向來說完全正確,但最近兩宗新聞卻值得當局重視和深思。一是有內地生因偽造學歷被香港大專院校退學,該學生的家長澄清是黑中介私下偽造,自己女兒也是犧牲品;二是有香港私立學校的家長報警,指退學後未能贖回入學時認購的共約580萬元債券,懷疑學校爆煲。
目前香港高等院校最大的生源地是內地,政府數據顯示,本學年就讀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生之中,內地生佔了逾77%。對內地生及家長來說,他們最看重香港的一國兩制特色,希望以求學作跳板留港發展。這也說明香港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具有很多優勢,包括大學排名在國際上靠前,學校的國際化程度高以及師資優良。
然而,香港的教育一向實行校本管理,給予學校自主管理空間,這樣做有利百花齊放,卻很難杜絕少數人士以渾水摸魚的心態辦教育。其實,學校不是金融機構,不接受金管局監管,卻可以發行大額債券,當局對校方如何運用資金也不過問,明顯存在監管漏洞。尤其是出現經濟逆風的時候,學校經營者的資金鏈很容易斷裂,無法保障學生權益。
至於偽造學歷來港升學問題,港府或許要考慮加強與內地協商,做好數據互通,讓香港高等院校可以便利地查證學生內地學歷的真偽。當局也要與內地合作打擊黑中介,甚至建立一個讓香港學校集體到內地招生的統一平台,免得被中介抽水。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香港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需要有長遠的眼光。港府若只是提供政策輔助而不妥善監管,只會吸引一些搵快錢的人士來染指教育,到頭來玷污了香港形象。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