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慘淡一年
2022年即將過去,對全世界而言,這顯然是慘淡的一年。疫情、戰爭、通脹、能源、糧食危機等等,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作為細小而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香港處境尤其艱難。根據港府統計處數字,11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急跌24.1%,已經連跌7個月,而且創下68年來最大跌幅,可謂觸目驚心。香港對其他市場出口疲軟不足為奇,畢竟一損俱損,但對內地的出口貨值也大跌三成,實在不正常。不是說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嗎?不是說整個大灣區可作為後盾嗎?為何香港經貿表現如此糟糕?
港府將一切歸咎於外圍環境惡化及跨境陸路運輸受阻,這無疑是事實。外圍環境不好,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內地口岸不通,香港只能坐困愁城。但除此之外,難道沒有其他原因?說穿了,經濟結構單調,產業空洞化,缺乏新增長動力,才是香港一遇困境便束手無策的主要原因。當年遇到金融海嘯如是,近年遭遇黑暴和疫情亦如是,自身的經濟痼疾不解決,即使內地逐步恢復通關,香港也未必可以重現生機。
這不是危言聳聽。有西方經濟學家警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都難以重回疫情爆發前的平均增速,可能進入「失落10年」,明年全球經濟更可能是「滯脹的一年」。最惡劣的是,美國為了遏制和圍堵中國,肆意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嚴重干擾產業鏈和供應鏈,使全球經濟雪上加上霜。在這種大環境下,香港可以獨善其身嗎?
海外市場靠不住,香港只能指望內地市場。兩地恢復通關後,隨着人流、物流、資金流增加,相信可以抵銷外貿不振的部分壓力,關鍵在於港府能否把握機遇。實際上,內地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勢必迎來新一輪經濟增長,在刺激內需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進一步確定,經濟前景可看高一線。尤其相對於深陷衰退危機的美西方,中國優勢更加明顯。香港若能搭上內地經濟復甦的順風車,自然可以擺脫困境,但若是繼續畫地為牢,就只能獨自憔悴。
君不見,內地宣布放寬出入境管制措施後,香港有些黃絲又出來散布謠言,擔心內地旅客來港傳播病毒,搶購物資,擾了港人清淨。這種閉關自守的心態不改變,香港怎麼可能走出泥沼?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