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年年審計年年犯 這個政府真塞責

批評接受,態度照舊,正是港產官僚的寫照。審計署最新一期衡工量值報告,例牌揭發大堆政府部門的施政亂象,可謂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惟官僚敷衍塞責的陋習根深柢固,尾大不掉,這種行禮如儀的報告,到底對改善施政有多少幫助,不能不令人懷疑。
今次遭審計署炮轟的部門有不少,包括水務署、運輸署、路政署、勞工處等,大都是審計報告常客,證明「年年審計年年犯,知錯認錯不改錯」已成常態。以水務署為例,審計報告揭發該署截至去年4月,44個鹹水管爆裂熱點中,仍有14個繼續進行改善工程,當中13個工程距離上次爆喉平均約4.5年仍未完成,最長更達6.5年,反映施工毫無效率。而在2018年至2021年3月,全港發生6,193宗鹹水管滲漏,當中32%、即近1,991宗個案接獲報告後,關閉水掣需時2小時以上至49日,平均需時22小時,當中217宗個案停水時間達1日至7日,平均需停鹹水39小時,對居民造成嚴重不便。
隨着水管老化,「馬路噴泉」可謂特區一景,水務署修完又修,花費大筆公帑,爆水管情況卻未見明顯改善,到底有冇用心工作,不言自明。更不堪的是,目前仍有不少地區使用食水沖廁,即使薄扶林和新界西北海水供應網絡早已完工,但水務署仍未完成兩區轉用海水沖廁,既浪費食水資源,又要居民捱貴水費,港產官僚完全沒有急民所急,又一鐵證。
路政署一樣好不了多少。審計署審視由2015年至去年,當中20個核准預算為300萬元或以上的行人路修復項目,發現只有6個項目已完成,其餘14個還未完工,而且延誤已成指定動作。在已完成的項目中,有4個延遲完工一至12個月不等,平均延遲6個月。最令人訝異的是,6個項目的核准預算全部過高,幅度由27%至兩倍不等,證明「計錯數」已成頑疾,上至財爺年年估錯數,下至小小一個路政署皆如此。
疫情之下,運輸署的牌照簽發服務停頓多時,以致重新運作即招來大量駕駛者排隊,有的晨早6點已來等候,甚至自備「櫈仔」休息,可見非常折騰。在網上服務早已極之完善的今日,運輸署仍然要大量市民實地排隊,其工作效率之低下不用說,就連提升服務質素之心都欠奉。審計報告指出,運輸署曾於2015和16年,在香港牌照事務處試驗派籌代替排隊的可行性,市民反應正面,但運輸署竟然認為派籌制度複雜,決定不推展,這正正是港產官僚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典型。
見微知著,從各部門看似微細的施政陋習長期沒有改善,可見整個政府都是這路貨色。這就難怪,香港在這些年來亂象叢生,大事做不成,小事做不好,競爭力跌跌不休。官僚敷衍塞責不改,特區不可能有進步,審計報告最後只能如泥牛入海。指望林鄭政府撥亂反正不切實際,但願新一屆政府知恥近乎勇,掃除歪風,為特區帶來新氣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