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國實力

世界經濟本在2008年金融海嘯便陷入大蕭條的階段,只是全球各大國家爭相擴大貨幣發行,用差不多無限量放寬銀根來支撐經濟,才沒有出現上世紀30年代的衰敗境況。但是根本的矛盾沒有消除,隱患仍在,且更進一步擴大,美國高逾28萬億美元的國債便是標誌。美國不可能進行結構調整,不願壓縮消費,更把新增的資金放進金融市場投機炒賣,泡沫變得更大,威脅只增不減。新冠疫病可能是最後的打擊,且看今後一、兩年美國能否保住泡沫不爆破,逃避真正的大蕭條來臨。
不過,近年世界經濟已開始大變,其中主要是全球化的趨勢逆轉。全球化是用金融化支撐着製造業生產的供應鏈伸長,用低工資水平的生產地方來降低成本,造就高利潤率,由是使資本不停地開拓新的低成本生產基地。但經濟在金融海嘯後帶來資金短絀,過度擴張的生產線供過於求,連鎖地打擊支持全球化擴張的金融業和跨國的生產供應鏈。去年世界銀行的《世界投資報告》已指出,國際生產體系正在大變,包括在海外投資生產轉為返回國內生產,分散投資,減低集中在一國的風險,也從設備投資生產轉為服務投資,方便撤退。全球化的生產布局轉變為區域布局,在區域內選擇重點集群生產,面向區域市場而不是全球市場。從大型投資轉變及着重中小項目,與當地中小企業合作,進一步在當地外發加工,減低投資的風險。新冠疫病引致主要生產地封關封城,航運堵塞停運,供應鏈失序斷裂,更增添上述的發展趨勢。
歐美發達國家產業外移形成空洞化,發展中國家則過於倚賴全球化供應鏈的生產訂單。在整體貿易相對收縮下,兩者實質經濟同受打擊。中國因為經濟規模大,產業結構完整,市場龐大,參與國際供應鏈的出口加工貿易近年已逐步減少,結果成為國際經濟變局的最大得益者。若美國為首的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全球生產體系更會進一步斷裂,中國更可有大得益。
各國競相閉關自守卻又不得不依賴中國的產品、資金(去年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投資者),各國都離不開中國,因而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體系便成為各國的求生機會。即使歐盟要獨自發展國際網絡的基建投資,但缺乏資金技術、生產能力,不單止會難以運作,早晚也會被迫與中國合作,聯手借助中國的力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