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新興市場經濟受制3因素

大宗商品價格或受壓,部分新興市場貿易存在惡化風險。 大宗商品價格或受壓,部分新興市場貿易存在惡化風險。
大宗商品價格或受壓,部分新興市場貿易存在惡化風險。
歐美國家經濟轉弱之際,至少有3個原因讓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同於今年放緩。首先,預期美國將跟隨歐元區及英國陷入衰退,意味着環球商品需求很可能下降。亞洲、中歐、東歐,以及墨西哥這些依賴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小規模開放型經濟體系將受影響。
商品出口國存隱憂
其次,中國經濟重啟雖可為天然資源需求帶來支持,但大宗商品價格或會受環球經濟增長放緩所拖累。這代表着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動力來源的商品出口國貿易條件不太可能改善,甚至有惡化風險。
第三,經濟增長的壓力將隨着各國收緊政策而逐漸增加。各國政府普遍實施財政緊縮政策,藉以修復疫情爆發對公共財政造成的損害,而此前大規模加息的滯後影響亦將削弱需求。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惡化,意味着亞洲、中歐及東歐的部分地區或需在環球金融狀況持續收緊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息。
好消息是新興市場通脹已接近見頂,並預料會於今年開始回落。自去年初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但相關影響預料將隨着食品及能源通脹的基數效應向好而開始逆轉,而核心通脹壓力最終將在政策收緊及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影響下加劇。
股市出現投資機遇
隨着通脹放緩,實際收入壓力將開始減輕,而且可為部分央行(特別是拉丁美洲的央行)提供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息的空間,從而於明年實現復甦。
另方面,新興市場股市於今年有4項潛在利好因素,包括中國新冠疫情「風土病化」、環球通縮、美元靠穩或貶值,及當前估值反映短期盈利預期疲弱。
中國經濟有望出現周期性復甦,此前,經濟在清零政策及房地產行業受壓的背景下持續承壓。而中國現在似乎正轉向以風土病來應對疫情,新的國產疫苗為接種注入新的動力。隨着新冠疫情轉變為風土病,長遠的宏觀壓力將顯著下降。
就房地產行業而言,之前的緊縮政策加上對地產商槓桿(債務)的監管整治引發信心危機,造成去年銷售額顯著下滑。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但當局正逐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環球增長將拖累內地今年的出口表現。然而,目前消費及房地產行業表現處於較低位,而風土病防疫政策正增強金融市場對周期性回升的信心。
美元趨弱 財政減壓
此外,環球市場恐將於今年面臨通縮壓力。在新興市場利率上升及通縮壓力下,實際或經通脹調整利率上升將為價格普遍較低的新興貨幣帶來支持。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即與其他數種貨幣加權平均值相比的價值)高於歷來水平,若市場認為聯儲局正重新掌握通脹走勢,以及其預期已見頂的觀點加強,美元或會持續偏軟,並有助新興市場貨幣回升,從而緩解新興市場央行及財政狀況的壓力。
今年的環球增長前景低迷,而通脹及利率動向仍然存在不確定性。然而,估值反映企業盈利前景將較為艱難。不明朗因素及短期盈利壓力或可帶來投資機會,持續增持可帶來良好結構性增長的南韓及台灣科技公司。股票估值普遍低於歷來水平,而新興市場貨幣復甦相信可提升美元投資者的回報。
今年的經濟前景疲弱,不明朗因素及波動性或會在短期內維持在較高水平。估值有所改善,企業盈利預期已重新調整,且貨幣估值普遍較低,貨幣周期或會於今年見頂,而經濟狀況亦可望於明年改善。投資者應在未來數月繼續尋找機會增加持倉。
施羅德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