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經濟盛暑寒風 再不通關入嚴冬
雖然香港第5波疫情未斷尾,但即使每日新增感染依然達數千宗,情況仍算受控,未現重大病亡。新一屆政府接下來實需急市民之所急,盡快完善新冠呈報、治療和隔離機制,尋求早日有序通關。見到次季內地封城防疫,香港出口業即一潭死水,盛暑下經濟景氣大吹寒風。如無意外,8月政府雖派發第二輪消費券,惟市民在看不通前景,生活成本又樣樣加之下,消費意欲必大打折扣。如是者,若繼續蹉跎下去,不用等入秋,香港經濟就迎來冰雪嚴冬!
內地工廠次季在封城防疫下暫停運作,香港出口必然當災,故見上月出口貨值連跌兩個月,實不意外。雖然如今內地疫情亦已大致受控,但「清零」政策未有改變,近日又傳來深圳部分大型企業被要求進行一周的閉環管理,無日無之的嚴格防疫措施,影響生產、民眾收入和供應鏈。一日內地維持現行防疫政策,唇齒相依的香港經濟注定被拖後腿。
可香港行的是一國兩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須正視與國際維持往來,不可能因中港通關時間未成熟,就將整個對外大門關上。兩年多的疫情,企業要關門的已關,未關門的「老本」都所餘不多;進口通脹趨烈,市民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展望悲觀,更何況一個防疫已令庫房「大瘦身」,若經濟景氣持續差下去,政府稅收無起色,惡果還不是要由港人承擔?
事實上,隨着疫苗供應充足和相關新藥面世,新冠病毒的威脅已大減。今年初開始,世界各地都陸續解封通關,歷時大半年未見有亂局,不少醫學專家、專業組織和學者都呼籲港府檢討防疫及隔離政策,但當局還是慢幾拍,「肥水」都往競爭對手新加坡去了,區域金融習慣不經香港往來,這些長期性的戰略經濟損失,不知如何彌補。
港府財金官員面對差劣的經濟表現,不要只說「不樂觀」,港府要拿出強而有效的措施打破經濟困局,不要只花時間研設各式各樣的防疫限制,既未能提供多大便利,自然就缺乏吸引力,變相堅持繼續「趕客」。國際資金與人才已沒有太多耐性,只怕「棄港」發展就變成主流選擇。
香港經濟靠金融、地產與出口。內地經濟一日未見明顯復甦,產業鏈問題難解,加上歐美經濟衰退打擊需求,港出口業今個年關難過。金融業在港防疫政策長期與世界金融中心脫軌之下,來往減少,資金與人才求去,獨沽一味靠中企和中資撐場的香港金融市場,在內地經濟自顧不暇,如何能興旺?港股成交持續委靡,指數低迷不振,正是最好的說明。偏偏遇上全球通脹重現,利息不斷上升,不利投資,港二手樓劈價成交湧現,實力買家都離港而去,樓市「辣招」苛政又不改,物業估值豈能再抗地心吸力?
要知道,信心危機不會無緣無故,更不是一朝一夕。今日之因,明日之果。香港經濟3大主要產業前景都一片迷惘,只怕8月消費券的虛火也不旺,港人只有抱着愁對「最後晚餐」的心態,準備再次應對經濟嚴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