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西方輿論風向變 基輔恐淪爛棄卒

烏克蘭喊了多月的反攻赫爾松、收復烏東、光復克里米亞還未上演,卻率先被西方豢養的鷹犬盯中。此前屢次抨擊俄羅斯軍隊的國際特赦組織突然發表報告,指摘烏軍在平民區、學校和醫院駐紮,並從居民區內發動襲擊,卻未有指示平民撤離,導致多人受傷,形容有關做法已違背戰爭法和人道主義。
儘管上述報告「各打五十大板」,強調即使烏軍存在過失,也不能為俄軍的無差別攻擊開脫。然而輿論界的風向,向來是跟着現實政治走,西方突然把矛頭指向烏軍,又教基輔政府如何不着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隨即譴責國際特赦組織把責任歸咎於受害者,又指「如果有人聲稱侵略者和受害者在某種程度上相同,那是不能容忍的」。
對烏援助 逐漸收緊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西方態度非常強硬,打出政治經濟組合拳,全方位封殺及制裁俄國,又向基輔送上源源不絕的軍備和援助。西方的推波助瀾、高漲的樂觀情緒,加上站於輿論道德高地的聲望,令烏克蘭政府變得飄飄然,悍然推翻此前與俄方的和談,之後「開口埋口」要擊敗對方、反攻莫斯科云云。
隨着戰線延伸,局勢出現急劇變化,俄軍先後取下赫爾松、馬里烏波爾、北頓涅茨克等戰略要塞。儘管烏方多次揚言要發起反攻,惟一直只聞樓梯響,更因不斷損兵折將,而把男性徵兵年齡提高到70歲,以補充新血。西方也意識到烏國可能捱不住了,重量級政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率先放話,建議烏方以領土換和平;部分歐盟大國及北約也紛紛暗示基輔應作出妥協。
烏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場外對俄制裁收效甚微,反倒是糧食短缺及高油價,早已令歐美吃不消。在利字當頭的年代,歐美對烏克蘭的援助已逐漸收緊:東歐盟友停止免費供應燃料、收緊及取消難民補貼;西歐則和莫斯科「密斟」,希望確保足夠能源過冬;在中美關係緊張及中期選舉臨近下,美國對烏克蘭的熱度也漸漸冷卻。西方正慢慢地與烏國切割,心感不妙的澤連斯基隔空喊話,希望北京能夠出手相助,促俄停止推進。但俄國此刻又怎會妥協?恐怕這只是澤氏個人的一廂情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