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板間房與蝨共枕 10戶爭2廁唔衞生

劏房環境惡劣,不少住戶面對石屎剝落、滲漏嚴重,甚至鼠患及木蝨等問題。 劏房環境惡劣,不少住戶面對石屎剝落、滲漏嚴重,甚至鼠患及木蝨等問題。
劏房環境惡劣,不少住戶面對石屎剝落、滲漏嚴重,甚至鼠患及木蝨等問題。
【本報訊】按統計處有關2021年的人口普查,約有21.5萬人住在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該些住戶入息中位數僅1.5萬元,遠低於全港住戶的水平(約2.7萬元),大多人只能選擇住在租金較便宜的劏房。有退休人士獨居板間房,需10戶共用兩個廁所,終日與木蝨為伴;也有夫妻輪候公屋10年,因租金較劏房貴而不會考慮申請過渡性房屋。
75歲的阿簡獨居於長沙灣板間房,未退休前因收入過額而未有申請公屋,4年前退休才開始輪候公屋。他的住處最細板間房面積僅35平方呎,10戶共用兩個廁所,不少住戶受木蝨困擾,阿簡慨嘆「與蝨共生」,單身人士只好「睇餸食飯」。
過渡屋「貴租」 夫婦寧住劏房
阿燕與丈夫於2013年開始申請公屋,至今已輪候逾10年。她租住的劏房單位約為100平方呎,租金3,800元。她認為自己所住單位屬於劣質劏房,惟不會考慮申請過渡性房屋,因租期短而租金較劏房貴。她也不會申請簡約公屋,因估計很快會上樓,認為簡約公屋成本貴過公屋,盼政府直接將土地興建公屋才實際解決劏房問題。
單親婦女阿圓獨力照顧有學習障礙的6歲女兒,未能工作靠綜援過活。她住在由社企營辦的「光房」,今年9月租約期滿,需要另覓居所。由於女兒在區內讀書,她遂申請深水埗欽州街過渡性房屋,但因申請公屋未滿3年而未合資格。她打算再租住深水埗劏房,盼居所可容納書枱讓女兒做功課,惟租金至少5,000元,超出她的綜援租金津貼(4,440元),需要用生活費來補貼。她盼政府能在市區興建更多過渡性房屋,最好直接興建公屋,讓基層家庭改善生活環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