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北上掃貨已成風 打擊違規聊勝無

港人每逢周末假日例必北上,已由潮流變成習慣,甚至連「今晚食乜餸」都要在深圳購買。根據法例,肉類、蛋、家禽等食物都不可攜帶入境,本港海關錄得的違規個案近期明顯增加,有議員認為當局應加強執法和提高罰則。加強執法固然是應有之義,但北上掃貨熱潮勢不可當,單靠加強執法,肯定無阻港人北上爆買。
今年截至4月,海關錄得431宗違規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約55%,檢控個案則有503宗,激增51.5%。惟在處罰力度上則連年下降。法庭同期判處的罰款,最高金額只為3,000元,平均罰款金額為933元,比去年的最高罰款金額達到4,000元,以及平均罰款金額1,046元顯著減少。代表批發及零售業界的議員認為,當局必須加強執法和提高罰款額。除了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恐怕潛台詞是藉着阻嚇性罰款,冀減少市民在內地購買食品,保障本地零售業。
根據法例,進口野味、肉類,家禽及蛋類,無論是否自用,都必須附有由來源地有關當局簽發的衞生證明書,以及食環署的書面准許,就算經真空包裝,同樣受到規管,不准攜帶入境本港。至於水產,現時只限制出售,自用就不受規管。食安中心表示,會持續檢視相關法例,包括是否需要加強規管較高風險的水產。
香港是法治之區,禁止上述食品入口,最大考慮是食安和衞生問題,加強執法和規管無可厚非。但同時必須指出,北上掃貨已成港人日常,最大原因,是深港兩地價格存在頗大差異,加上交通愈來愈便捷,住在北區的港人甚至日日北上買餸,導致該區不少街市和商舖大拍烏蠅。與此同時,中港物流的方便程度與日俱增,內地甚至衍生出代購服務,一些人氣食店的餸菜可以直送本港。所謂賠本生意無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只要有利可圖,商家肯定會想出對策逃過規管,除了內地有商戶提出真空處理食物以「博懵」外,亦有商戶將生肉微微煮熟,揚言帶入本港並不違法,吸引不少港人「偷雞」帶入境內。
剛過去的周六和周日,有超過84萬人次的港人出境北上內地,網上亦充斥着各類大灣區食買玩交流情報,顯見北上熱潮依然方興未艾。而備受港人追捧的內地山姆超市,日前更開通香港跨境直郵服務,標榜「官方直郵、次日送達」,不少港人第一時間幫襯,大讚又快又抵。連網購都殺入本港,本地零售業進一步受壓,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甚至形容為情況「水深火熱」,呼籲業界跳出固有思維,迎合消費模式的改變。
風水輪流轉,過去內地旅客視香港為先進文明,對香港趨之若鶩,今日卻輪到港人讚嘆內地發展一日千里,猶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一本通書已不能讀到老,業界必須創新,不能再墨守成規。問題是,今時今日的香港嚴重老化,最缺就是創新思維,部分人甚至自以為高高在上而拒絕改變,要跳出固有思維,真是談何容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