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倡彈性退休年齡 解勞動力下滑困境

現時不少65歲以上的市民繼續工作。 現時不少65歲以上的市民繼續工作。
現時不少65歲以上的市民繼續工作。
【本報訊】受到人口急速老化及移民潮的影響,本港的勞動人口不足,部分工種需要輸入外勞,卻又惹起打爛港人飯碗的爭議。有議員指香港65歲或以上的工作人口近年有所增加,又形容今日的55或60歲是「新40歲 New 40」,有魄力及有工作熱誠,而輸入專才及外勞的計劃限於某些指定行業,認為要解決勞動人口短缺的問題,應彈性地處理退休年齡。
議員江玉歡昨在社交平台貼文,指隨着人愈來愈長壽和健康,政府用在退休的款項不斷上升,以前55歲左右退休,活到70歲,大概要預15年的生活費作退休之用,但現在人均壽命延長,普遍達80歲,多了10年的時間,意味着退休使費增加,再加上物價飛升和家庭結構改變,亦出現少子化的情況,下一代賺錢能力有限,若退休年齡不延後,引發出來的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問題將非常巨大。
借鏡星洲 稅務優惠鼓勵聘長者
她又指2023年65歲或以上的工作人口大概佔總勞動人口13%,在世界上與日本和南韓近似,屬較高比例的地區,較這個比例更高的是新加坡,達31%,當地認為高齡化人口是一個大趨勢,改變不了,惟有應對,在新加坡2023年勞工人口報告中可發現,當地65+就業人口遍布在各行業,而從事兼職的長者人數也不斷上升,政府也向企業提供稅務優惠,鼓勵聘用長者作兼職或全職。她指上周到新加坡考察期間,也見到在機場有不少年過70歲的長者從事不同崗位。
反觀香港,她指延長退休年齡太集中在非常個別行業,例如護理業,但亦未見有大力政策推動。她指不少僱員反映,現時有不少公司對退休年齡還有很硬性的規定,例如航空公司限制55歲作退休死線,她認為輸入專才和外勞應只聚焦在指定行業,要解決勞動人口短缺,政府應更良好及有效地運用現有人口組合比例,香港社會應以更實際角度出發,彈性地處理退休年齡。
她續稱,今日的55或60歲是「新40歲 New 40」,有魄力及工作熱誠,若能延後退休年齡,相信對於不少臨近退休的人士,會令他們鬆一口氣。她指時至今日,退休應是一個個人選擇,而非一條設限的終點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