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先行先試掀劣評 垃圾徵費如雞肋

垃圾徵費原定推遲至8月1日實施,但隨着昨日完結的「先行先試」計劃劣評如潮,垃圾徵費已淪為食之無味、棄之不足惜的雞肋。有政黨調查甚至指出,八成受訪者認為不應推行或押後實施。當局將於下周一交代垃圾徵費「路向」,可以預言,徵費計劃幾近胎死腹中矣!
「先行先試」接近兩個月,據悉當局獲得的反應是一面倒的負評。在14個試點之中,自願參與率最高也只有五成,指定袋使用率參差,不少居民批評指定袋收費過高,垃圾徵費擾民,增加經濟壓力;大部分前線清潔工人指出,垃圾徵費令他們工作量及工時大增,真正實行有難度;食肆、商戶和院舍的反應同樣差強人意,認為垃圾分類有困難,增加經營成本和負擔。
與此同時,有政黨發表調查結果,發現約六成五人不支持垃圾徵費;約四成五人認為不應推行;另有約三成五人認為要再押後實施日期。不少受訪者均認為對計劃細節缺乏認識,垃圾徵費亦會加重經濟負擔,同時批評回收配套不足。多個政黨均同意,主流民意不支持徵費如期實施,應暫緩執行。
事實上,目前經濟不景,商界尤其食肆經營困難,還要在此時推出垃圾徵費,增加營商和民生開支,實屬不智。本報亦不下多次指出,港府制訂政策往往閉門造車,完全沒有從用家角度出發,一味想當然,無視執行難度,以至有官員發表「鋸斷地拖棍再放入指定垃圾袋棄掉」的驚人之語,成為壓垮政策的一根稻草。可以說,醞釀20年的垃圾徵費一旦無疾而終,眼高手低的港產官僚可謂罪魁禍首。
很明顯,現屆政府很大機會「順應民意」擱置徵費,早前已製造輿論,將垃圾徵費行不通歸咎於前朝遭激進反對派裹脅、前朝官員低估執行難度等,總之千錯萬錯,絕對不會是現屆政府的錯。至於一班當日有份通過法例的建制派議員,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同樣藉口多多,讓人嘆為觀止。
誠然,現在追究責任已無意義,垃圾徵費亦明明白白獲立法會三讀通過,已成法例,不可能全面推翻。為今之計是暫緩執行,政府和立法會亦應吸取教訓,日後再提出任何法例草案,必須作全盤考慮,顧及實際操作,否則同樣的擾民鬧劇只會一而再、再而三上演。特別是搞環保一味寓禁於徵,完全是本末倒置。本報早就提醒港府,必須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及回收,否則垃圾徵費只會失敗收場。奈何當局只知向市民荷包開刀,迷信徵費萬能,現在半途而廢,可說是自食惡果。
說到底,環保是個好東西,提出來沒有人會反對,但關鍵在於如何操作,推行的政策是否實際可行。環保團體一味「呱呱嘈」,批評政府一旦退縮便是開歷史倒車,那是站在道德高地說教。一講到錢,市民會有切膚之痛,基層市民更是難以承受。源頭減廢不能一味講錢,更重要是教育和宣傳,移風易俗恰恰需要時間,妄想一蹴而就,結果只會是摔個四腳朝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