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資源錯配埋禍根 重症難及時就診

本港被指精神健康政策處理不善。 本港被指精神健康政策處理不善。
本港被指精神健康政策處理不善。
公私營合作規模細 未解精神科難題
日前荷里活廣場發生涉嫌謀殺案,39歲男性疑犯一直需接受葵涌醫院精神科門診跟進。有精神醫學教授認為本港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期望當局短期內可促進公私營醫療合作項目。有社區幹事更希望在訓練醫護人員時,可強化精神科的培訓。議員則建議,港府可參考新加坡政策,短期內設立更多精神科診所。
倡輕症轉交私醫NGO分擔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指,雖然本港精神科醫護人手有部分程度的改善,惟整體仍是供不應求。他建議醫院管理局應更快促進公私營合作項目,希望可在短期內處理人力不足,以及資源分配不適當等問題。他稱,部分精神病人病情較輕,不一定需要獲專科醫生跟進個案,而且目前本地有約33%精神科醫生於私人市場服務,輕症患者可轉交私家醫生或非政府組織(NGO)幫助分擔。他補充,精神病患者求診時只能與醫生有短暫時間的對談,除了醫生協助外,亦需依靠家人或個案主管與病人更多交流,以得知病徵有否惡化。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表示,公立醫院精神科的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逾一年,期間病人有可能遇上其他生活負擔而令病情加劇,而且輪候期間患者也沒有得到合適支援。她指,縱使本地近年有展開精神科公私營合作項目,惟大多都是小規模地進行,她期望能將規模擴充。她建議在培訓普通科醫生和社工時,應強化精神健康的訓練,以有助分擔處理輕症精神病人。
議員促設分區診所縮輪候
議員江玉歡指,去年新加坡大力促進當地居民的精神健康,港府可參考星洲政策。她舉例,新加坡除了設有Mind SG手機程式外,亦設有地區中心及診所,處理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她認為該些方法有助將問題止於初發,而且新症平均只需輪候幾天便可應診。
江認為,本港並無鼓勵市民有壓力時求醫,而且依賴社工主動尋找精神病人,猶如大海撈針。她期望本港應在短時間內設立類似新加坡的分區精神健康中心和診所,讓有需要的患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適切的幫助和治療。
負面標籤激增恐火上加油
平機會行政總監朱崇文表示,慘劇發生後網絡上對精神病人的負面標籤不斷上升,直言環境因素十分影響病情,呼籲社會切勿「火上加油」,因為負面標籤會讓病人拒絕接受醫治,可能令病情更差。他警告,煽動他人歧視精神病人有可能干犯歧視相關的法例。
醫護人手不足,病人求診往往需要輪候較長時間。醫護人手不足,病人求診往往需要輪候較長時間。
醫護人手不足,病人求診往往需要輪候較長時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