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中港金融欠戰略 彰顯互聯力太弱

中國經濟今年第三季增速明顯放緩,內外交困,通縮與就業市場不穩等風險上升,促使當局在十一長假前出重拳救市,中港股市一度急升,但後勁不繼。中港金融互聯基建日趨完善,但在提振市場的手段,協調資金流動等方面的能力仍有不足,得及早檢討,提升戰略,始有望將刺激措施的效用和振興資本市場的目標做得更好。
過去歐美資金主導港股,港股的起跌周期有其規律,投資銀行瞄準有需要融資的新興產業或企業,在市場以研究分析等推廣相關的主題和概念,吸引資金關注,為相關資產的估值定價鋪路,繼而配對基礎投資,籌備相關企業在市場上市融資。產業與企業得到資金應付業務發展,投資者也找到投資目標,各得其所。資金流入帶動資產估值向上,促進財富效應。作為支柱產業的金融業發展興旺,帶動百業景氣,推動經濟增長,到資產現泡沫,市場作出修正,過後又迎來新的周期,周而復始。過去國企股、紅籌股、科網股等歷次股市熱潮,都有着這軌迹。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經過歷次周期的洗禮,改革發展而成就以來。
歷史及中美博弈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這幾年香港與內地股市表現同步,估值低迷,流動性不足問題凸顯,實際上也是中資取代歐美資金主場地位的過程。這期間中港市場都進行了多方面改革,擴大互聯互通規模,「北水」成為港股的主要參與者。香港還順應國策,加強與非美體系的經貿金融聯繫,積極吸引東盟、中東等資金參與。
如今中國經濟面臨困難,除了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外,也極需要發展資本市場作配合。近月中港股市大升,成交放量,吸引全球資金目光,惟大升過後,政策消息消化了,投融資市場活動節奏卻跟不上,缺乏主題與概念,新股市場似暖還寒,也未見中東及東盟等外資適時出力撐場,股市氣氛降溫甚至面臨「速凍」風險,資金信心開始動搖。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出口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也是全球消費與製造大國,中國資產怎樣看也不缺包裝條件,更何況內地正推行規模可能前所未有的刺激經濟措施,偏偏股市未能予人足夠信心。港股擔當中國資產的國際推銷員,但表現被動平庸,上市條例多方面降門檻,也聲言不缺新股申請,但審批與投融活動偏偏不配合,沒有做出牛市的大旺勢來。資本市場脈絡沒連貫打通,看不到配合大形勢的高度專業投融戰略與操作,自然也無法完美彰顯中港互聯應有的功能。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資本市場運作、更優質的資產須靠高效包裝推銷,市場逐步建立主題,資金、回報、風險管理等良性循環。香港需要有強勁的金融產業,金融精英掌握國際資金流向及出謀獻策,配合國家戰略打好全球資本戰。外行領導內行,聚不到人才與錢財;口號式的宣傳,說了等於做了,沒能掌握優勢,更遑論要走在新經濟時代尖端。如何當好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應對百年變局的挑戰,香港得深切反省,無負重任。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