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為何坐擁1.65萬億資產仍爆煲?

硅谷銀行日前盡沽債券以應付客戶提取資金,反而埋下倒閉的伏線。 硅谷銀行日前盡沽債券以應付客戶提取資金,反而埋下倒閉的伏線。
硅谷銀行日前盡沽債券以應付客戶提取資金,反而埋下倒閉的伏線。
作為一家擁有40年歷史、資產規模達到2,120億美元(約1.65萬億港元)的銀行,硅谷銀行(SVB)為何一夜之間倒閉?其他銀行會否面臨類似的風險?這些問題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事實上,SVB爆煲背後原因並不複雜,只是遇到了一個所有銀行在相同情景下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擠提。
無論是任何一家商業銀行,只要所有客戶在同一時間提走所有的存款,都難以逃避爆煲命運。至於SVB為何會擠提,就要從2020年新冠疫情於全球大爆發說起。
於2020至2021年期間,聯儲局將利率減至接近零的水平,並透過量化寬鬆(QE)大量印錢,一時之間市場水浸,初創公司亦能夠輕易獲得巨額融資,導致大筆存款流入SVB。
在一般情況之下,銀行會在收到存款之後,把錢借出去賺取息差。由於當時市場水浸,銀行提供的貸款太多;而借不出去的錢,便會用來投資於「無風險」的美國國債,以賺取利息,此乃正常做法。
擠提導致現金耗盡
然而,當聯儲局開始加息周期後,市場利率上升,美國國債價格下跌(孳息率上升)。當存戶提款時,假如SVB手頭沒有足夠現金,便需要「蝕賣」出售手頭上的國債,從而錄得虧損。就在上周三,SVB宣布賣出手頭債券套現210億美元,及未能成事的發行新股籌資22.5億美元計劃,都是為了填補出售國債所致的虧損。這部分的虧損理論上能夠被銀行消化,不會導致爆煲。
只可惜消息傳出後,市場認定SVB存在重大風險,一眾創投基金更呼籲初創公司盡快提款,在於上周四該行共收到420億美元的客戶提款要求,最終導致該行耗盡現金。
有見及此,聯儲局最新的工具「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正正是讓銀行可以用國債作抵押,取得為期最長一年的等額面值(而不是市值)貸款。此舉理論上可以讓銀行不用再「蝕賣」手頭上的國債,避免SVB事件重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