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小區滅鼠8周 日均檢30餘隻低效
夏季肆虐高峰 議員促訂良方堵截源頭
夏季是鼠患高峰,老鼠肆虐橫行擾民,歸咎於港府滅鼠工作不力。就全港各區早前進行今年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公布,為期8星期的行動共檢走約2,000多隻老鼠,即日均僅撲鼠30餘隻。有議員批評,本港鼠患問題一直未解決,夏季隨街可見老鼠蹤影,質疑今輪滅鼠行動的成效,促當局盡快制訂低成本、高效益的滅鼠良方,且從源頭入手防截老鼠繁殖。
食環署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於5月2日至6月24日進行,在全港各區現鼠患的地點,如後巷、垃圾收集站、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及建築地盤周邊地方等,加強滅鼠。行動中當局分別在11,019和34,948個地點放置毒餌及捕鼠器、填堵547個鼠洞,並收集1,060隻死鼠及捕獲1,024隻老鼠,總數較上輪行動多10.8%。
同時,當局加強巡查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食物業處所等並加強執法。8星期內,食環署共進行20,757次巡查,發出2,718個衞生建議、2,159個口頭警告、一封警告信、833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作出58宗檢控。
次輪行動展開 為期10周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今輪行動以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改善環境衞生、加強滅鼠及執法3方面,在各區針對性地進行防治鼠患工作,並在中西區、南區、荃灣區、大埔區、黃大仙區及九龍城區,試行加入加強版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擴大滅鼠範圍,以涵蓋更多鼠患黑點,進行大規模和針對性的滅鼠行動。當局指今輪滅鼠行動有效強化地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效,並於昨日已展開第二期全港滅鼠運動,為期10星期,以進一步深化政府部門之間協作,及提高市民防治鼠患意識。
食環署滅鼠不力遭人詬病。翻查資料,當局去年防治蟲鼠工作開支逾7億元,創近5年新高,惟年內收集死鼠及捕獲活鼠僅67,182隻,即平均每隻開支逾一萬元。申訴專員公署近期調查更指出,食環署現有「鼠患指數」未能反映鼠患實況,促當局改善鼠患監察、防鼠和滅鼠工作。
本報獻策 葛珮帆倡採納
議員葛珮帆指,夏季各區街巷頻頻有老鼠出沒,市民一定對當局的滅鼠表現不滿意。本港鼠患嚴重多年,引入新的滅鼠科技,成效卻未如理想,她期望當局能調整思維,令滅鼠工作「低成本、高效益」,包括採納本報曾倡議參考民間智慧,以水桶、保鮮紙及鼠餌即製成的捕鼠器等。滅鼠以外,她認為當局須從源頭入手,阻截老鼠繁殖。就過往非法棄置垃圾問題嚴重,令鼠患問題加劇,期望新一屆政府重組架構,食環署改由環境及生態局管轄後,能加強及理順政府部門協調,做好分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