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樹國家安全觀 港優勢破困局

今年的4月15日迎來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而近日,中國經濟安全議題因美國單邊關稅戰再度成為焦點。在這場博弈中,香港須用好自身優勢,在國家發展大局中開拓新局。
這場博弈深刻印證了國家安全體系的全域性──經濟安全不僅是產業與市場的攻防,更是國家意志與制度韌性的較量。全球經濟博弈的深層邏輯,正從單純的市場競爭轉向制度體系的全方位較量,真正受考驗的是國家戰略資源的整合能力與制度彈性。
國運之戰 奉陪到底
在眾多國家中,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中國,在拒絕撤回報復性關稅後,美國進一步調高關稅稅率至145%。中國絲毫不讓,全因已看穿特朗普的動機並非只是消除所謂貿易逆差,其遏止中國發展的圖謀亦表露無遺。所以對中國來說,這確實是一場不能妥協、沒有任何示弱空間的「國運之戰」,中方必奉陪到底。中國在應對技術圍堵中展現的制度優勢,體現了有別於西方資本主導模式的治理智慧。通過新型舉國體制整合科研機構與產業鏈力量,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這種超越短期利益考量的資源配置方式,構建起獨特的制度性護城河。這種全域性博弈的最終勝負,在於哪種制度更能實現戰略定力與創新活力的動態平衡。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面對內外挑戰,香港需立足法治傳統,開放市場與創新活力,通過突破困局,實現可持續發展。香港的突圍關鍵在於將「兩制」差異轉化為互補動能。香港既要堅守法治核心價值,同時更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方能打破困局。
國家安全是國家穩定與發展的基石,2014年,國家領導人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網絡、生態等二十個重點領域,為國家在面對日益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國際環境中提供重要指引。就當前中美關稅戰的複雜局面,亦進一步凸顯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意義。中國以構建關鍵領域產業體系自主可控為核心,通過國內國際的「雙循環」新格局,同時擴大本身市場韌性,並深化國際資源聯動,進一步築牢經濟安全防線。
當前,環顧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間將面臨更多如俄烏衝突、巴以衝突、中美貿易戰等新的威脅及不穩定狀態,箇中核心均是對主權的訴求和保障。從這些事態中,我們必須了解到惟有強化自身的安全防範和應對能力,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國安才能港安、家安,而維護國家安全更是人人有責。市民必須清楚自己在維護國安上的角色和責任,香港才能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維持長期繁榮穩定,並在國際舞台上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故政府及社會必須進一步提升市民整體的國安意識,為國家和特區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