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斥資300萬防浸 4排水機械人 嚴防雨季降臨

「龍吸水」每小時排水量最高達800立方米。(陳德賢攝) 「龍吸水」每小時排水量最高達800立方米。(陳德賢攝)
「龍吸水」每小時排水量最高達800立方米。(陳德賢攝)
渠務署現正進行18個工程項目,以應對極端天氣影響,其中5個蓄洪池已投入應用,餘下9個則興建中。渠務署署長莫永昌昨指,署方自2023年的世紀黑雨後已更新設計手冊,渠務系統的能力有所提升,若再發生當年「500年一遇」暴雨,也只等於現時的「200年一遇」暴雨。為應對今年雨季,該署亦引入了4部高性能排水機械人,包括每小時排水量最高達800立方米的「龍吸水」。
回顧去年天氣,全年總降雨量為2,310毫米,比正常值的2,431毫米為低。根據香港天文台預測,今年降雨量為2,100至2,700毫米,熱帶氣旋數目約為5至8個。莫永昌昨在記者會上指出,雖然天文台估計今年降雨量最多為2,700毫米,但未必會出現嚴重水浸,因降雨的不確定性及隨機性很高,若雨量分散,直言:「唔一定總降雨量多就等於差。」
莫又指,因應2023年世紀黑雨,渠務署更新設計手冊後,已將每小時高於158毫米降雨量錄入現時的設計標準上,換言之,若當年「500年一遇」的暴雨再度發生,只等於今天「200年一遇」的暴雨標準。至於水浸黑點會否再減少,莫稱現時4個黑點中的兩個已進行改善工程,而另兩個黑點亦有計劃進行工程,盡量會將水浸風險減低至可控情況。渠務署的緊急應變隊伍已由去年160隊增加至今年超過180隊,而應急運作基地亦增至逾30個。
元朗防洪壩5年後始竣工
為應對今年雨季,渠務署引入了4部高性能排水機械人,成本為300萬元以下。當中「龍吸水」每小時排水量最高達800立方米,可連續8小時工作。莫強調,購入排水機械人有其必要,能加強渠務署應急能力,署方會在收到天文台預警後,先派出緊急應變隊伍,若水位升到100毫米或以上,便會考慮出動排水機械人。今年雨季會視乎水浸情況,派出排水機械人以累積使用經驗,目前署方已有約20位人員受訓使用排水機械人,並進行演習。
此外,為改善元朗明渠臭味及元朗區水浸風險的問題,渠務署於2023年5月起展開全港首個防洪壩工程,元朗防洪壩計劃預計分階段於2030年完成,工程預算費用為46.4億元,完工後防洪壩能有效抵禦「200年一遇」的暴雨。
元朗防洪壩計劃是渠務署首次在港採用亞洲第一的超級排洪泵。元朗防洪壩計劃是渠務署首次在港採用亞洲第一的超級排洪泵。
元朗防洪壩計劃是渠務署首次在港採用亞洲第一的超級排洪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