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鬧劇一場 福利縮水窮淒涼
斥策略不見終點 議員高官爆罵戰
政府近年不再公布貧窮線,議員與政府昨在立法會一個事務委員會上就「精準扶貧」到位與否爆罵戰。社福界議員狄志遠炮轟政府「精準扶貧」、「愈做愈退步」,認為現時扶貧工作進入「霧霾」局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駁斥狄只會提出「口號式講法」,對此「完全不同意」,強調現時政策行動為本,較以往進步。雖然政府有此解說,但基層市民、尤其是劏房戶仍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有相關團體昨更公開向政府提出5項訴求,包括重推「N無」津貼等。
政府自2021年起沒再公布貧窮線,改為「精準扶貧」,目標群組包括劏房戶、單親戶或長者戶。狄志遠昨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表示,「精準扶貧」、「愈做愈退步」,重申貧窮線指標重要,有政策意義。他又舉例,雖然舉辦長者千歲宴讓長者食餐飯,「但食完餐飯我可唔可以結論,佢已經扶貧咗啦」,直言沒直接關係。他說現時未能看見政府策略目標,現時很多群體都有貧窮現象,扶貧工作進入「霧霾」局面。
政府死撐「比以往進步」
孫玉菡批評狄志遠每次評論政府扶貧工作只會提出「口號式講法」,表示「完全不同意」,又稱政府工作有清晰策略、目標、數字。他又批評以往外界「成日掛在口邊」說要有貧窮線,但是貧窮是指只是相對收入比較。他說:「 譬如我同管牧(管浩鳴)之間嘅高度對比咋嘛,我同管牧比我咪貧囉!佢高吖嘛,咁我永遠都係貧㗎, 因為我矮呀。」 他強調現時政策是行動為本,比以往進步。
另一議員郭玲麗關注在校課後託管計劃,認為現時有相似的校本或區本計劃。她認為雖然不同計劃是由不同政策局負責,但亦應該協調整理,減少行政費。她舉例:「其實有時我知道基本上兩個計劃,都可能係搵同一個NGO機構添。」
孫玉菡指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及社會福利署,正在探討如何更好運用資源。他又指在校課後託管計劃主要為有需要家庭而設,如有剩餘名額,會開放其他家庭參與,但是會收取費用,計劃有彈性。
課餘託管參與率低惹議
針對課餘託管方面,議員林素蔚關注現時只有125間小學參與在校課後託管計劃,認為參與度「明顯有少少低」。她又關注到時未必能應付特殊學習需要學童,關注現時特殊學習需要學童佔比,以及會否培訓專門導師。
孫回應稱,政府並沒限制參與學校的數字,只要學校願意參加計劃亦會協助,但不主張專門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童開班。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服務)陳麗珠表示,2023/24學年有2,664人參與計劃,當中621人、23%有特殊學習需要。她續指,一般學生的師生比是1對8;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是1對5,現時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數目合乎比例。
為扶助來自劏房戶中學生的共創明「Teen」計劃,截至今年2月底,第3期計劃共取錄4,000名學員及3,600多名友師,第3期計劃已獲得支持企業和機構提供超過500項團體活動,可容納約2.6萬參與人次。有議員關注為何過去有400多人退出,當局解釋多數人是由於學業繁忙、和課外活動時間,小部分是因為身體問題退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