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諾貝爾和平獎愈做愈濫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將從10月初陸續揭曉,據諾貝爾獎委員會日前透露,今年共有244名人士及94個組織獲得提名角逐和平獎,當中除了因肺炎留醫的教宗方濟各,也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過往亦曾被提名為和平獎候選人,不過他先前繞過烏克蘭和歐洲,單方面與俄羅斯商討俄烏戰事,震驚歐洲盟友,令今年的提名變得備受爭議。
支持特朗普獲獎的人士,來來去去只有數個理據。一是上一屆特朗普政府促成了《亞伯拉罕協議》簽署,推動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等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為中東地區的和平帶來積極影響;二是2018年特朗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峰會,為紓緩朝鮮半島的軍事對峙和核危機的緊張局勢發揮一定作用,受到不少人肯定。但仔細分析的話,可看出特氏的很多外交政策其實缺乏可持續性,甚至反過來加劇國際不穩定。例如《亞伯拉罕協議》並未涉及巴勒斯坦問題核心,包括領土、耶路撒冷地位,忽視巴勒斯坦權益,長遠而言為以巴衝突埋下種子。
更甚的是,特朗普今年再次執政後,推出一系列激進政策,加徵關稅、意圖強取格陵蘭及加拿大,導致全球出現更大的混亂。他奉行美國優先政策,退出世界衞生組織、《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這種單邊主義行為亦破壞了國際合作機制,不利全球的穩定。而特氏在上一任期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制裁,促使中東緊張局勢升級,亦距離和平推動者的要求相差甚遠。
根據諾貝爾遺囑,和平獎得獎者需要對全球或地區和平產生實質性、可持續的積極影響。特朗普的表現明顯不符合該獎項的門檻,竟然獲得提名,再次說明諾貝爾和平獎已經愈做愈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