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甚麼是短腸症?

短腸症是患者的小腸因手術要被切除或先天性疾病而導致過短。過短的小腸會令小腸的功能大打折扣,令身體吸收不足夠的營養而有機會造成營養不良。當小腸被切除後,患者會進入急切性階段,代表他的腸道會流失大量液體,此階段會持續3至4個星期。當急切性階段過後,患者會進入適應期,代表患者的腸道已慢慢適應,營養的吸收及腸道蠕動都會進入新的正常狀態。此階段會持續一至兩年。
短腸症患者保持營養的方法
短腸症治療方法分為急切性及適應期兩個階段。在急切性階段,患者會透過靜脈輸入鹽水,補充流失的腸道液體。另外,在急切性階段期間,短腸症患者的腸道通常會較之前製造過多的胃酸,所以患者也會在急切性及適應期階段服用胃酸抑壓劑,包括組織氨H2受體阻斷劑(H2-blockers) 或是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當急切性階段的情況穩定後,會透過靜脈注射全營養注射劑,令患者得到足夠營養。
在急切性階段過後,患者會進入適應期。患者在飲食方面,應進食液態形式的食物,適應後再轉吃半流質食物,例如:粥及軟蔬菜。 當完全可以接受液態形式或半流質食物時,患者可轉食固體食物,例如飯、蔬菜或肉。患者可以諮詢營養師有關短腸症患者的營養吸收量。
藥物方面,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麻醉性止瀉藥例如是地芬諾酯 (Diphenoxylate)或是洛哌丁胺(Loperamide):減低腸道蠕動、減少腸道水分流失及減少肚瀉的情況出現,從而增加營養的吸收。另外,有研究指出替度魯肽 (Teduglutide) 可增加腸道的血液流通,從而增加患者對營養的吸收及減少水分流失。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