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成本貴絕亞洲 促用中央採購節流
業界料港工程開支 年達3750億
本港有千億財赤,但未來有多項重要基建,惟建築成本又貴絕亞洲,立法會去年2月已通過一項無約束力議員議案,關注政府如何減低建築開支,並指建造業議會估計,未來10年本港總工程開支每年達2,400億至3,750億元,促政府考慮以中央採購購買建築材料和設備、優化設計及建造階段的審批流程、利用科技提升工地安全等方法減低成本。政府近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各項削成本建議的進展,議員建議考慮石材、鋼筋等建材作中央採購;同時在工務工程項目多採納「設計及建造」或「承建商早期參與」模式。
議員劉國勳去年提出「檢視工程審批流程及統整建造標準,善用創新技術減省建造成本和時間」的議案,他引用《國際建造成本指數2023》的數據,指香港的建築成本高踞亞洲第一,全球排名第8,鑑於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多項大型發展計劃即將開展,又要達致房屋供應目標及建造交通基建等。
應優化審批流程 以科技省人手
當局文件指,發展事務委員會在去年4月23日的會議上討論政府當局推動建造業採用包括建造業數碼化、「組裝合成」等先進建築技術;研究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管理小組委員會亦在去年9月24日的會議上,聽取當局建造工程成本高昂的原因。翻查當時會議,政府指本港工程的建築成本是工人成本(約佔30%-40%)、建築材料及設備成本(約佔25%-35%)、機械成本(約佔10%-20%),以及工程複雜性所引致的風險溢價、承建商的營運成本和利潤等(約佔10%-30%)。
委員因此建議當局研究更多吸引年輕人投身建造業的措施、加強推動建造業採用創新科技、檢視香港現行的設計標準及簡化審批流程,並要求當局因應策略性研究的結果,制訂降低建造成本的措施及時間表。而為減低建築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當局可考慮石材、鋼筋等建材進行中央採購。同時,在工務工程項目多採納「設計及建造」或「承建商早期參與」模式,讓承建商在較早階段參與項目的設計以縮短施工期;委員又促請當局進一步檢視及優化設計及建造階段的審批流程,以節省對工程團隊的人手需求,減低建造成本,並要加強推動專業人士自我認證,改善審批流程「疊床架屋」 的問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