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中印各退一步 龍象不爭朝夕

智慧是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中國與印度近日達成邊境脫離接觸的協議,終止4年來隨時交戰的危局。消息傳出兩日後,中印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中會面,向世界展示「中印應是夥伴而非競爭對手」。「脫離接觸」暫時只有大協議,還待雙方談判細節,但印媒卻在協議公布後叫囂「我們勝利了」,內地媒體則冷靜許多,有人趁機大做文章。中國真的輸了嗎?
印媒近日不斷放話,指中國退出了在2020年6月進入的印方實控區域,而且撤離了曾經佔據地的設施。這些報道很單方面,因為中國對此諱莫如深。但細看印媒的訊息,後撤的豈止中國軍隊,印度軍隊亦向後撤,而雙方口頭上仍然堅稱擁有爭議地的主權。中印達成協議後的邊境線是多了一條很寬的隔離帶,雙方前線軍人均「脫離接觸」,未來還要磋商巡邏、駐防等具體安排,誰輸誰贏言之尚早。
印媒近日放料,聲稱「(各自的)巡邏隊會以15人為限,大家錯期巡邏,如中國一、三、五,印度二、四、六安排軍人在大家有爭議的地方巡邏」。但中方至今沒有公布有關安排,顯然需雙方進一步談判或商討。
中印協議的精髓是前線「脫離接觸」,雙方也停止之前你築路、我紮營的「基建」爭鬥。「脫離接觸」讓中印兩方軍人都可鬆一鬆緊張多年的使命,不再需要隨時準備以血肉之軀作埋身肉搏,邊境終於傳來一絲歲月靜好的味道。必須強調的是,這絲和風並沒有以中國放棄邊境線或領土為代價。這一點,印度也有清醒派,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一名印度國安專家,便以「中國以協議來愚弄印度」形容有關安排。原因是中國自2020年與印度爆發加勒萬河谷流血衝突後,在談判桌上與印度交手一直採拖拉戰術:「按照中國通常的時間表,談判具體的巡邏安排需要幾年的時間。」質疑中國以時間換空間。
中印邊界問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已存在,困擾兩國逾半世紀的事件,要想在兩、三年或三、五年內解決,根本是天方夜譚,這一點,中印雙方由上層領導到中層軍方都心知肚明。如今各退一步,各謀眼下之急,在又一個嚴冬來臨前讓軍人鬆一鬆,不好嗎?
先解決自身大問題
更何況,中印其實各有盤算,印度認為自己的經濟進入騰飛關鍵期,總理莫迪正面臨國內政治挑戰加大的壓力;中國同樣煩惱與挑戰不少,經濟挑戰當前,美國大選後將出現變局,中美紛爭分分鐘會開闢新擂台,台海、南海又不斷有摩擦。這個時候,中印一起平息短期內解決不了的紛爭,應對當下必須解決的大麻煩,這才更聰明吧?
其實,莫迪在金磚國家峰會的發言已披露了他們的考慮,指協議「事關兩國28億人民的福祉和未來」,正因為茲事體大,必須慎之又慎,因為大事不能急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