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奪命乙鏈全城心驚 淡水魚檔生意挫3成

淡水魚比海魚有更多細菌,市民買餸時勿徒手揀魚。 淡水魚比海魚有更多細菌,市民買餸時勿徒手揀魚。
淡水魚比海魚有更多細菌,市民買餸時勿徒手揀魚。
東呼即應拆解傳播方式 忌徒手接觸未煮熟進食
本港近日乙型鏈球菌大爆發,截至本月20日共有70宗感染個案,其中3人離世。《東呼即應》探討相關情況,有議員指,由於淡水魚播毒源頭未明,市民不敢食淡水魚,魚販生意減少二至三成,促有關部門檢查運輸及零售地點。有傳染病專科醫生拆解惡菌大爆發的成因,指惡菌會引致關節炎、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長者及小童屬高危人士。有魚類專家認為,淡水魚比海魚有更多細菌,提醒買餸市民勿徒手揀魚。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表示,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細菌,存在於人類生殖的泌尿系統或皮膚,理論上有兩三成人身上可能有乙型鏈球菌。不過,近日的爆發,大部分跟一個基因序列ST283相關,它的特性是致病性比較高,比一般乙型鏈球菌傷害性更大。有些人經接觸淡水魚而感染疾病,亦有些可能是進食未經煮熟的淡水魚,這兩個途徑都可能令病徵病狀稍稍不同。
倡納監察疾病定期呈報
林舉例,如果皮膚有傷口直接接觸到淡水魚上的細菌,細菌可能進入皮膚內造成傷口感染、皮膚感染或蜂窩炎,相關部位有機會紅腫痛;如果進食未經煮熟的淡水魚,細菌除了有機會造成腸胃發炎,亦會進入血液去到其他器官,造成其他併發症,例如常見的化膿性關節炎、肺部發炎或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腦膜炎等。一般體弱、年紀大或年紀很小的人士,會更易受感染。他建議,當局把侵入性的乙型鏈球菌,納入為其中一個可監察疾病,即需要呈報的疾病,以便較穩定地監察。
議員何俊賢指出,乙型鏈球菌的感染個案,令部分市民對淡水魚失去信心。根據行業的反映,銷情減少約二至三成;按過去的經驗,大概需要一個月至兩個月,才可以慢慢恢復。他提到,淡水魚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香港本地淡水魚塘,第二是內地供港淡水魚。本地的養殖場基本參加了漁護署的優質養魚場計劃,署方會定期檢查本地魚場的魚、水質等,而內地供港淡水魚則一定有衞生檢驗證書。他補充,運輸的過程中有沒有換水、零售地點魚缸是否乾淨,都會影響淡水魚會否帶菌,強調源頭的調查要等政府的報告,又稱業界持開放態度與政府溝通。
可憑顏色肉質辨別新鮮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出,魚類的口腔、食道甚至魚皮上,都有乙型鏈球菌存在。一般而言,淡水中的寄生蟲或細菌,都比海水魚或海水生物多。一旦魚場出來的水過濾不清,會存在不同的細菌,包括鏈球菌等,都會多於其他地方。市民如果想挑選新鮮的魚,他建議可看看魚身顏色、魚鰭和魚肉有沒有爛,魚被劏開後肌肉會不會動等,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新鮮象徵,毋須親自下手揀魚。
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