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呼即應:擊殺微波爐惡菌 專家教用梳打粉

使用微波爐後應及時清潔,以免孳生細菌。 使用微波爐後應及時清潔,以免孳生細菌。
使用微波爐後應及時清潔,以免孳生細菌。
東呼即應拆解輻射疑雲
據西班牙最新研究顯示,在微波爐中發現700多種微生物,包括耐高溫的惡菌,連微波加熱也殺不死。若放錯食物及餐具隨時會令微波爐爆炸,加拿大的科學家就發現提子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等離子,隨時燒壞微波爐。《東呼即應》找來醫生、專家破解用微波爐的迷思。有家庭醫生指,骯髒的微波爐會孳生細菌,建議用梳打粉清潔,再用清水抹淨。有化學博士則拆解使用微波爐禁忌,指高溫會令食物燒焦,產生有害物質丙烯酰胺。
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骯髒的微波爐可以有很多細菌,當中包括氣單胞菌,若吃入肚中可以引發嚴重腸胃炎,如果污染了傷口便可以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亦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等;另一種較為常見的是腸球菌,尤其是糞腸球菌,因其抗藥性很強,接觸後會患上尿道炎、菌血症等;另一種惡菌是克雷伯氏菌,其抗藥性亦很強,接觸後可引發肺炎、腦膜炎、敗血病等。
關分析,若器具不清潔便放入微波爐,甚至是食物沒處理妥當,有機會令內部孳生細菌,微波爐是用高頻率電磁波產生熱力,對於水分高的食物會吸收較多微波能量,產生更多熱力,而水分低的食物熱力則較低,所以用微波爐加熱有部分會仍然是凍,不足以殺菌。她提醒器具與食物要乾淨外,微波爐用後也要清洗,最好是使用可食用梳打粉,清潔後用清水抹淨;亦可把食物放入清潔的玻璃容器,加足夠水分,再蓋上玻璃蓋加熱,便不會令微波爐內細菌循環掉落食物中。
微波爐面世至今逾50年,但不少人仍對它一知半解,更有傳言指微波爐會洩漏輻射,長期吃微波加熱食物會生癌。人稱「化學博士」的鄺士山(K Kwong)指出,並非所有輻射都可怕,輻射有兩種,一種是電離輻射,另一種是非電離輻射,一般在陽光之下亦會受到輻射,就是非電離輻射,不會對細胞有大影響,而微波爐加熱用的輻射稱為微波輻射,不可能引發DNA突變的,因微波射在物體上,物體分子會旋轉,有的會活躍振動產生摩擦力以產生熱力,亦是加熱食物的原理。而會旋轉和振動的分子則稱為極性分子,例如水和部分油類,即含有水及油分多的食物都可以被微波加熱。
至於食物會殘留輻射,K Kwong舉例說,手被太陽曬後亦不會有輻射殘留,同樣道理微波爐將微波射在食物上轉變成熱能,亦不會留下微波輻射。不過,微波爐的輻射的確有可能從門邊或背後漏出,但其分量不足以讓人受傷。他又指微波爐最易出事的是加熱非常不均勻,導致「半生熟」,進食後可能有腸胃炎;若太高溫食物燒焦,可能會產生「丙烯酰胺」物質,對身體有害。
「叮」封密食物易釀爆炸
K Kwong續指,最容易出事的是沒穿孔的封密食物,例如有包裝膠袋的食物、連殼雞蛋等,均亦很易爆炸,有機會連微波爐門也爆毀。他又提醒,最容易被忽略是稱作「科學瓷」的器皿,因為它內裏有氣體,若用微波爐加熱會裂開,另一絕對不能放進微波爐的是發泡膠,其PS(聚苯乙烯)遇上油時,熱油會立即溶解PS,其他能放進微波爐的通常是PP(聚丙烯)的膠,會標明微波爐用安全。
而網上流傳不少片段,清水被微波爐加熱後竟噴發,K Kwong解釋,加熱清水其實一點也不危險,但如用玻璃器皿,如酒杯或玻璃杯,便有機會因表面太光滑產生不了氣泡,水加熱後會超過攝氏100度,若拿杯出來因產生振動,逾攝氏100度的水會立即沸騰,因水第一時間會變蒸氣,水噴湧出來會灼傷手及彈傷臉,澳洲曾有案例傷及眼睛致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