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房策評分續沉底 振市無招失信心

本港經濟不景,連帶樓市也持續低迷,不管港官如何豪言「10間店舖結業的同時有16間開業」,一樣無法提振人們信心。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社會政策的滿意度,10項之中有9項下跌,當中房屋政策包尾。現屆政府上場兩年,樓市跌足兩年,即使港官舌粲蓮花,人們對前景依然無信心。
現屆政府的民調滿意度,可以用一蟹不如一蟹來形容。以今次民調為例,房屋政策的滿意度跌至4.6分,較上次調查的4.65分再跌0.05分;排尾二的是安老服務,由4.99分下跌0.21分至4.78分;青少年服務、勞工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醫療衞生政策、為殘障人士提供康復服務,以及專上教育政策評分均全線下跌,唯一一項政策滿意度上升為基礎教育政策,微升0.01分至5.37分。
當然,有關民調機構有反對派背景,相信不少人會對結果嗤之以鼻,認為只是政治偏見。但若不因人廢言,單論評分最墊底的房屋政策,現屆政府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不是說港府不努力,而是用了力卻沒有效果。誠然,現屆政府提出興建簡約公屋加快基層上樓,惟簡約公屋只是杯水車薪,而且作用跟過渡屋無異,都是挖東牆補西牆,何況公屋供應「頭輕尾重」,要等下個5年期才有望顯著增加,屆時是否真正達標無人說得準,跟望梅止渴無異。至於私樓市場同樣疲不能興,樓價跌跌不休。反映樓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3.38點,創14周新低,只差0.25%,便完全蒸發撤辣後所有升幅。
中國人向來重視買樓,覺得有「磚頭」才有安全感,香港人尤甚,不少人均視一個物業為安身立命之所,窮畢生之力就是為了供樓。回歸後本港樓市大部分時間只升不跌,樓市炒風熾熱,業主和投資者身家水漲船高的同時,基層上樓卻極其艱難,引發民怨,也導致港府使出辣招干預,卻依然無濟於事。箇中原因,除了低息環境和住屋剛性需求,更反映人們對前景有信心,深信明天會更好。然而一場世紀疫情改寫一切,疫後復常卻未見經濟有所改善,樓價只升不跌的神話破滅。
可以看見,現屆政府上場兩年來,樓價愈跌愈有,至今已比2021年最高位蒸發近三成。高息和新樓供應過剩固然是主因,但疫後市況低迷,通關後沒有起色,直接打擊市民和投資者信心。破產管理署公布5月破產呈請宗數達到871宗,是自2022年4月以來最高,按月增加逾17%,按年更飆升近35%,跟物業價格下跌、過度投機及銀行催收貸款有關。更不必說消費市道疲弱,執笠潮不止,並非高官一味唱好就能令人們對前景有信心。
昨日立法會三讀通過《政府租契續期條例草案》,掃除了2046年地契到期的障礙,但信心易毀難建,如何重拾樓市景氣,着實考驗執政者的能力與智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