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應對未來傳染病疫情

粵港澳大灣區一直受到季節性流感病毒、非典病毒、新冠病毒、登革熱病毒等急性病毒感染的困擾,為醫療和公共衞生系統帶來龐大的負擔。由於開發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或疫苗需時,讓醫學界難以在疫情爆發初期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毒傳播。此外,目前針對病毒感染的治療方式,仍不足以覆蓋病毒傳播的範圍。在確認病原體之前,經驗性地使用同一種高效廣譜抗病毒藥物,可改善患者的預後,並有助控制疫情。
為應對全球疫情及區域流行病的蔓延,醫學界的長期願景是發現新的、可被製成藥物的抗病毒靶點,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安全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然而,現代藥物研發的最大瓶頸在如何於氨基酸水平精細地繪製病毒與宿主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圖譜。
儘管醫學界已發現數千種有可能成為藥物發現治療靶點的人類疾病基因和蛋白質驅動因素,其中超過85%仍被認為缺乏被製成藥物的潛力,或難以採用傳統藥物探索方法以開展研發。這是因為大多數蛋白質缺乏易於識別的結合口袋或催化活性位點,這些位點通常可以用小分子、抗體或其他治療方式功能性和選擇性地靶向。要解決此問題,可運用反應性化學探針和先進的定量質譜蛋白質組學方法,系統地實現全蛋白質組配體靶點分析。
展望未來,這一技術無疑將再進一步擴展現有的全蛋白質組可藥化圖譜。這種新方法和模型,即基於片段的篩選結合化學蛋白質組學方法,將為全球研究人員開發抗病毒藥物鋪路。此項平台不僅針對已知的可藥用靶標(如病毒聚合酶和蛋白酶),促進抗病毒藥物的開發,還針對新的傳染病靶標,有助發展新型抑制劑,長遠有望保障全球健康,免受新發傳染病的威脅。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袁碩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