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更大開放

中國總理李強訪問澳洲與新西蘭,決議實施相互5年免簽證多次往返的出入境安排,方便旅遊、商務與探親。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中國亦兩次通過對12個國家實行單邊的一年免簽證安排,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愛爾蘭、瑞士、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與馬來西亞。同時,中國亦與新加坡、泰國簽訂相互30日免簽證安排,也對美國公民入境的旅遊簽證簡化申請手續。此外還有外國旅客144小時的過境免簽政策。
中國似乎正在擴大開放,目的相信不單止是爭取外國旅客,增加旅遊收入,更是抵抗西方以美國為首列中國為風險大的國度,勸阻國民前往中國旅遊和公幹。美國政府公布的旅遊警示名單中,列中國為高風險地區。美西方這樣做屬醜化、妖魔化中國的行動,製造公眾輿論,阻嚇國民不去中國,從而可被它們的歪曲媒體報道所洗腦,促成西方社會大眾對中國不正確的無知理解與感覺,惡化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這次的反擊是開放社會,即144小時的過境免簽證,讓所有國家的人民都可借此方便進入中國,了解實情。上述對16個國家的單邊或相互免簽證措施,一是加強與星、泰、馬等東南亞國家的交流;二是特別針對歐洲國家,吸引它們的國民來華實地感受中國的開放、自由與發展,掃除西方把弄的媒體惡意製造的誤解。對美國僅簡化申請,便是對歐美有別,中國拉攏的重心是歐洲,也相信是因為美國人民遠較歐洲人民無知,容易受騙,難以改變成見。今年第一季度,持免簽入境的外國旅客近20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倍,效果明顯。
中國對互免簽證的政策,一直較為保守。在此之前,除小島國外,只有阿爾巴尼亞、阿聯酋、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亞美尼亞與白羅斯,連俄羅斯也沒有這樣的安排(香港則有,可能便是中央的政治考慮作的安排)。今次這樣大規模的開放,應該不是權宜之策,無論是打破歐美的封鎖,增加旅遊收入,都應是長期戰略,也符合中國進一步開放,與國際社會整合的大趨勢。只是局限於歐洲,統戰味道太濃。從戰略開放而言,或許對俄羅斯及一帶一路國家也應擴大開放的幅度。
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的特別行政區,一是應跟隨中央政策方向;二是要擴大開放來作領先試驗有關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