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身份證面世75年 曾以顏色分性別

第一代:身份證的材質是硬紙。 第一代:身份證的材質是硬紙。
第一代:身份證的材質是硬紙。
【本報訊】舊款智能身份證即將失效,港人使用的身份證也進入新階段。翻查資料,香港身份證至今約有75年歷史,1949年,港府開始登記人口、並簽發身份證,自此,港人身份證走過多個階段,由紙本至膠面身份證,一度以顏色分辨性別,其後轉為電腦身份證,再蛻變為智能身份證,然後邁向第二代的智能身份證。
首代硬質紙張製造
資料顯示,1949年之前,本港並沒有任何人口登記。但隨着人口不斷增加,與及大量內地居民移居香港,港府在1949年以簽發身份證的方式登記人口。首批身份證是用硬質的紙張製造,證上沒有顯示期限。直至1960年6月開始,當時政府重新登記人口,並簽發膠面身份證,最大特色是以證件顏色分辨性別,紅色代表女、藍色代表男,證件正面載有持證人的相片及拇指指模,個人資料則載於背面,亦同時首次簽發兒童身份證,只列持證人的姓氏及沿用父或母的身份證號碼。
其後港府於1973年推出新的膠面身份證,成年人和兒童身份證皆採用同一式樣,取消手指模及加入出生地點。在1983年起,身份證亦進入電腦化時代,全港居民分批更換高度防偽的電腦身份證。證件以帶有防偽水印的先進保安紙張製造,持證人的資料由電腦以噴墨打印機編印,相片則經影像處理後印刷在證上,再加上塑膠硬膜而成。由1987年起,身份證細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身份證」,註明持證人是否擁有香港居留權。
2003年引入智能化
踏入千禧年代,入境處在2003年引入全新的智能式身份證系統,並簽發具備多種用途的智能式身份證。證件以耐用及安全可靠的物料及激光刻蝕技術製成,加上防偽特徵,並設電腦晶片儲存及處理數據。持證人亦可在各出入境管制站,使用旅客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e-道」服務,加快手續效率,更可選擇加入非入境事務增值服務在身份證內,例如儲存數碼證書;借書證;及駕駛執照等。現時使用的第二代智能身份證在2018年面世,升級防偽特徵和個人資料保障功能,有助促進香港公共服務電子化及電子商貿發展。
第二代:身份證分成藍紅以識別男女,並首次簽發兒童證。第二代:身份證分成藍紅以識別男女,並首次簽發兒童證。
第二代:身份證分成藍紅以識別男女,並首次簽發兒童證。
第五代:引入「香港永久性居民」概念。第五代:引入「香港永久性居民」概念。
第五代:引入「香港永久性居民」概念。
第三代:膠面身份證不再有持證人的指模。第三代:膠面身份證不再有持證人的指模。
第三代:膠面身份證不再有持證人的指模。
第六代:智能身份證在2003年推出市面。第六代:智能身份證在2003年推出市面。
第六代:智能身份證在2003年推出市面。
第四代:政府於1983年推出首張有防偽特徵及全電腦製作的身份證。第四代:政府於1983年推出首張有防偽特徵及全電腦製作的身份證。
第四代:政府於1983年推出首張有防偽特徵及全電腦製作的身份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