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試驗氫能洗街車 明年設公眾加氫站

食環署將會試驗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李志湧攝) 食環署將會試驗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李志湧攝)
食環署將會試驗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李志湧攝)
發展策略擬2027年與國際認證接軌
外界批評香港發展新能源落後。政府昨發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提及氫能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世界各國正全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本港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助本港邁向碳中和,又透露全港首個公眾「加氫站」在今年內投入服務,食物環境衞生署亦會試驗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當局指已制訂時間表推進氫能發展,明年上半年會針對氫氣儲存、使用等提交修例建議,目標最遲在2027年,預備與國際標準認證接軌。多個環保團體、組織及議員均表示歡迎。
充15分鐘氫氣行300公里
氫燃料電池洗街車外表綠色,車輛需時約5至15分鐘充滿6缸共24公斤氫氣,足夠車輛行駛約300公里,而加氫槍設機械鎖以防止氫氣洩漏,洗街車上設氫氣洩漏探測器及緊急斷氫裝置。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出席發布會時表示,前年成立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原則上已同意14個試驗項目,其中氫能巴士已投入服務,本地首個公眾加氫站正建設中,預計稍後投入服務;港鐵則以非載客形式測試氣能源有軌電車。
他續指本港要克服確保安全、合適技術、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以及社會接受的6大方面挑戰,並考慮香港獨特情況,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4大策略,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跨部門小組亦參考內地及海外相關法規和標準後,針對本港環境,制訂適用於試驗項目的暫行標準,包括氫燃料車輛及維修工場實務守則、加氫站實務守則等。
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透露,當局已準備修訂《氣體安全條例》,為規管氫氣的生產、儲存、運送、供應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礎,預料會在明年上半年提交修訂法例建議,並且目標在2027年或以前預備對接國際氫能標準認證,同時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和輸入氫能。當局又提及會擴大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職能,負責統籌制訂和持續優化氫能應用的相關技術標準及指引等。
團體籲研應用氫能製電
綠惜地球認同應用氫能有助香港減少碳排放和空氣污染,但指《策略》在交通運輸的應用上着墨較多,在產能發電的措施較少,應積極研究應用氫能製電,以便更快達致零碳發電。香港地球之友則期望當局制訂長遠、具前瞻性的氫能發展規劃,訂立明確目標和路線圖,推動氫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議員陳克勤指香港應推動構建氫能產業鏈,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期望未來政府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與業界協作透過氫能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示範,令氫能產業成為香港經濟可能的新支柱。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則認為政府必須採取具體行動,與商界合作,確定會優先發展的範疇,推動較廣泛的小規模試驗,以及預測短期、中期和長遠對氫能的需求。
洗街車充滿6缸共24公斤氫氣,便能行駛約300公里。洗街車充滿6缸共24公斤氫氣,便能行駛約300公里。
洗街車充滿6缸共24公斤氫氣,便能行駛約300公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