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歷史博物館限時展夏商周青銅器

「父乙」角,屬於西周時期文物,現為河南信陽博物館藏。 「父乙」角,屬於西周時期文物,現為河南信陽博物館藏。
「父乙」角,屬於西周時期文物,現為河南信陽博物館藏。
【本報訊】中華文化淵源流長,香港歷史博物館昨日至7月8日舉行「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市民可在港免費參觀商朝時期的青銅器,此次文明展會展出逾150件(套)文物,均屬中華歷史上極古老的器物,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邀得河南博物院介紹相關文物。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將展出大型及成組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研究員、夏商周考古方向博士石曉霆表示,青銅屬於銅錫或者銅錫鉛的合金,純銅中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增强銅的流動性和提高合金的硬度。
逾150展品 獸面乳丁紋銅方鼎吸睛
今次展品包括1996年鄭州南順城街銅器窖藏坑中出土的一件獸面乳丁紋銅方鼎,鼎四面都有獸面紋構成的獸面紋帶,四角和腹下部還有裝飾用乳丁紋帶,當中乳丁紋更是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有學者認為,商代銅鼎上的這種裝飾紋路與「天命神鳥,降而生商」有關,應該是玄鳥卵的形象。此件器物更是能體現商代前期審美的最高水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