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六四意義

「六四」35周年了。經過這麼多年,也看到國際上顏色革命的眾多悲劇,國人(包括香港人)應該更清楚地了解六四的性質。
1989年的六四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還沒有顏色革命的概念,美國對付蘇聯是採取意識形態的滲透,和星戰軍備競賽的騙局。美國和西方的經濟還是處於好景,單只意識形態與經濟生活條件,便足以引誘蘇聯人民乃至領導層的精英們追崇美國和西方。政治和解、市場改革、政治民主化,都是把蘇聯社會主義體制從根本動搖。那時中國還未構成對美國的威脅,反而與美國合作,有聯華對付蘇聯之勢。
六四事件的發生,有外因,但只方勵之、嚴家其等少數知識分子的起哄,美國呼應,沒有深度介入進行組織。當時中國的政治矛盾,在上層是胡耀邦逝世觸發的示威,下層是政府因市場改革失誤製造出通貨膨脹,示威人群中有批評鄧小平、趙紫陽家族的貪污,實質反映改革開放初期體制變更帶來的陣痛。戈爾巴喬夫訪華,更把蘇聯當時改革開放的衝擊帶到中國。
但示威演變成佔領天安門廣場,一是王軍濤、陳子明組織北大學生(以王丹為首)的示威,試圖領導天安門廣場的學生與政府談判,但失敗,變成外來學生佔領廣場,並以他們的個人利益互相競爭地主導廣場的示威。二是中共領導層內的分歧,趙紫陽戀棧權位,企圖借民眾示威留任總書記,倣效戈爾巴喬夫的作為,對抗黨內建制的共識。因而,中共領導層未能及早疏導,政府的軟弱更引發社會上原有矛盾的爆發。六四前後北京有暴民攻擊虐殺進城軍人便是明證。
總的來說,六四事件是眾多非預期的因素交集,觸發社會矛盾、政治矛盾爆發出來的,不是早有計劃,也不是美國策劃。六四事件是悲劇,包含眾多的矛盾與問題,值得各方認真地分析、認識,以了解中國在改革開放面對的結構性問題和體制的流弊。六四事件結果也是中國的幸運,因此而避過了蘇聯瓦解的命運,中國改革開放從開始便異於蘇聯。
但六四事件提供給美國典型的例子,以此建構成顏色革命的概念與執行的模式。六四事件之後,美國顛覆社會主義以及其他國家的主流方法,便是六四事件啟發的顏色革命。包括中共處理的經驗在內,六四事件的歷史意義便不僅在於中國,也及於世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