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機械人助焊縫鋼管內壁 免員工密閉空間維修

項目獲得第一屆「職安健創科大獎」公開組銀獎。 項目獲得第一屆「職安健創科大獎」公開組銀獎。
項目獲得第一屆「職安健創科大獎」公開組銀獎。
【本報訊】沙田日前有沙井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再令公眾關注密閉空間作業的安全問題。香港中華煤氣自行研發「全方位鋼管內壁修復機械人」,代替工程人員進入鋼管內,焊縫打磨鋼管內壁和防銹,消除員工進入管道密閉空間工作的風險。該發明獲得職業安全健康局首屆「職安健創科大獎」公開組銀獎。
遙控移動 實時監工
內壁修復機械人的外形像一輛小型遙控車,長約40厘米、闊25厘米、高30厘米。工作人員可遙距控制它在鋼管內移動,每分鐘可行走3至4米,進行內壁焊縫打磨和防銹噴塗等工作。工作人員則可透過鏡頭傳送管內畫面,實時監察工作情況。
該發明早前於「職安健創新及科技博覽」亮相,煤氣公司總經理—配氣操作黎錦圖表示,機械人取代人手進入鋼管內部工作,消除員工進入密閉空間施工的風險,而且工序所需時間,較人手操作減少約一半,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以往部分管道口徑較小,難以靠人手處理,現在可由機械人代勞,進一步保障公眾安全。
內壁修復機械人最終在職業安全健康局及勞工處舉辦的,首屆職安健創科大獎近130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公開組銀獎。黎錦圖表示,其公司將繼續投放資源於可持續發展和職安健創新項目,締造更安全便捷的工作環境。
煤氣公司研發的「全方位鋼管內壁修復機械人」取代人手進入鋼管內工作。煤氣公司研發的「全方位鋼管內壁修復機械人」取代人手進入鋼管內工作。
煤氣公司研發的「全方位鋼管內壁修復機械人」取代人手進入鋼管內工作。
修復機械人可進入口徑較小的鋼管內壁進行焊縫打磨。修復機械人可進入口徑較小的鋼管內壁進行焊縫打磨。
修復機械人可進入口徑較小的鋼管內壁進行焊縫打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