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減少工業意外 須從前線做起

立法會去年初通過修例,大幅提高多項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款額和監禁刑期,當局亦加強執法巡查,但建造業的嚴重及致命工業意外仍未見顯著改善。日前又發生了一宗涉及沙井沼氣的致命工業意外,兩名死者分別只有26歲和34歲,令人惋惜。
事發後翌日,立法會秘書處剛巧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過去7年在香港發生的工業意外總數,累計下降了32%。其中2022年約有7,800宗,佔最多為飲食業(42%),其次為建造業(39%)和製造業(12%)。但若以意外率和死亡率計,建造業是最高危行業,平均每1,000名建造業工人便會發生29.1宗意外,較其他行業平均數高逾倍。2022年建造業的職業傷亡個案有4,377宗,創最少18年來的新高,當中的意外死亡個案有17宗,佔全年整體個案(25宗)的68%,死亡率是其他行業的3倍有多。2023年的工業意外官方數字仍未公布,但根據多個工會團體的統計,建造業的致命意外並未因修例實施而減少。
過去兩年發生的地盤冧天秤和多宗涉及密閉空間的意外,引起社會關注,但其實奪去最多工人性命的意外類別為「從高處墮下」,單計2022年就有10宗,不少個案涉及相對不太高的工作平台、摺梯,以至從車斗墮下,懷疑是有人掉以輕心、沒有按指引做足安全措施所致。去年完成修例後,勞工處針對建造業界加強了執法和巡查,2023年全年向業界發出了1,711張定罪傳票,較前年大增43%。惟每宗定罪的罰款額平均只有約9,000元,判監個案更絕無僅有,與修例訂明的最高罰款1,000萬元和監禁兩年差距甚遠。
有人歸咎法官量刑時普遍太過「輕手」,要求當局上訴及進一步提高罰則。但亦有分析指出,部分案件判刑較輕,是因為法官審視過相關證據及案情後,認為涉事工人須為意外負上較大責任,故此未有重罰其僱主或相關地盤負責人。
上述情況再次顯示,單靠增加檢控及提高罰則懲罰僱主,或進行更頻密的地盤巡查,似乎未能有效減少建造業意外。筆者多次指出,地盤的環境和部分工種難免有一定危險性,僱主及地盤負責人固然需要提供適切的安全裝備、措施和指引,但更重要是前線工人及管理人員有較高的安全意識和足夠的安全培訓,時刻保持謹慎和自覺使用有關裝備,不會因一時貪快、貪方便,或以為自己經驗豐富便掉以輕心。
推動智慧工地管理
要有效提升工地安全,減少意外發生,必須政府、僱主與僱員三方共同努力,多管齊下,包括深入分析每一宗致命意外的成因,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和宣傳教育,讓大家都銘記人命是無價的!要善用創新科技,推動智慧工地管理和工人的培訓。應積極支持業界發起的地盤安全記分制,強制安全表現欠佳的工人修讀改進課程,否則應禁止他們進入地盤,以免累人累己,同時亦要獎勵安全表現良好的工地管理人員和工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