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走塑循序漸進 確保不會擾民

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相關法例,將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開始實施,全港所有商戶和食肆都不可再提供或銷售發泡膠餐具、膠刀、膠叉、膠碟、膠飲管等;市場禁止出售派對帽、膠柄棉花棒、雨傘袋等;酒店客房不可免費提供膠柄牙刷、剃刀、膠樽裝水、小樽裝沐浴露等。
新法例實施後,環保署會採循序漸進的執行模式,在6個月適應期內派員巡視相關業務地點的運作情況,集中宣傳教育,並提供建議和資訊,協助企業符合新法例規定。「走塑」分兩個階段實施,到了次階段,就會全面禁止食肆提供膠杯和蓋、膠食物容器等。環保署強調「走塑令」由供應方面控制,不針對市民,市民毋須憂心。環保署建議商戶應盡快在適應期內用完受規管產品的存貨以避免造成浪費,並應盡早預備合適的替代品。從社會對「走塑令」反應相對較平靜來看,有關政策應可順利落實,這與垃圾徵費政策一波三折形成鮮明對比,為香港未來更有效推動環保政策提供借鑑。
加強教育 鼓勵轉變
塑膠污染問題威脅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減塑和走塑近年已成國際間共識,香港也須趕上步伐。目前各國已全面或局部禁止使用即棄塑膠餐具,如南韓於2021年禁止外賣免費提供即棄餐具;歐盟亦將禁用10多款餐具、飲管、食物盒等即棄塑膠用品;日本要求塑膠必須分類回收;德國不准將塑膠堆填等。鄰近的台灣之經驗亦可供香港參考,台灣人每年消耗近40億個即棄膠杯,為鼓勵走塑,當局規定連鎖店須為自備杯的客人提供至少5元新台幣折扣優惠,不少人已隨身自備飲品杯,令即棄膠杯使用量大減。
走塑影響甚廣,政府必須持續監察,尤其要確保新措施不會使市民感到不便,同時亦應加強宣傳教育,用寬鬆手法令業界盡快適應,推進走塑政策平穩落實。有連鎖快餐店指走塑令成本上升,擬就非膠製餐具收費兩元,若一個40元飯盒要加兩元餐具費是很大比重,將成本轉嫁市民亦很不公道。就此,環保署邀請了餐具等用品供應商解說和示範,所有非塑膠產品,成本不高且耐用,釋除了疑慮。另外,目前環保署已委聘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綠色餐具平台」,平台內提供多個環保餐具供應商和產品資訊,既方便食肆選購,更可貨比三家,助選出性價比相宜的餐具,商戶根本毋須因走塑而加價轉嫁成本。
走塑議題在香港已討論多年,市民亦普遍了解塑膠垃圾不易分解,且有害環境和人類健康,對減少使用即棄塑膠有共識,政府在推動落實上亦應盡量在不擾民情況下,把走塑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之中。現時香港無論在走塑,還是廢物回收、源頭減廢和循環再用等方面,均明顯落後於國際和周邊地區,需急起直追。而隨着港府立法規管即棄塑膠產品已成定局,社會各界亦應向前看,並作出配合,將走塑措施成功落實到位,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