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

近日有外媒披露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將為美國政府打造間諜衞星網,這消息把美國富豪馬斯克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從電動汽車特斯拉,到參與創辦人工智能初創OpenAI,再到SpaceX的火箭發射,馬斯克一直以前瞻思維和大膽舉措不斷刷新人類對未來科技的認知。不過,這些計劃背後的宏大理想最後好像都無可避免地被個別國家或勢力利用。
馬斯克作為多年來的全球首富,一向以具有崇高理想見稱。他的夢想是通過特斯拉改變汽車行業的格局,通過SpaceX實現人類登陸火星的壯舉,就連他當初參與創立OpenAI,其初心也是為了造福人類。這些理念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人類進步的信念。
以SpaceX為例,它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構建「星鏈」,透過低軌道衞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絡接入服務,令全世界貧窮的人民都可以享受高速上網服務,從而抹平數碼鴻溝。截至去年2月,星鏈工程在軌衞星數量已超過3,500顆;同時,SpaceX還提出了第二代星鏈計劃,構成共有29,988顆衞星的衞星星座。
但兩年前俄烏衝突爆發,馬斯克的星鏈被迫選邊站,向烏提供一萬個星鏈衞星互聯網終端。現在星鏈又被指用來打造間諜衞星網,不僅能提升美國情報收集能力,還能在軍事上支援前線調兵遣將。這引發社會極大爭議,質疑馬斯克搞星鏈的使命變了味。變味的還有近年炒得沸沸揚揚的人工智能。OpenAI同樣被外界批評偏離了原先的使命,轉向追求商業利益而非造福人類。從馬斯克的經歷來看,其理想一開始都很崇高,但當這個工具有實質作用後,往往難逃世俗化,不是用來打仗就是用來賺錢。理想與現實之間似乎總是存在着差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